在汪洋看来,如果能够超越集团和千度集团、华力集团整合到一起,将会产生可怕的聚合反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不是全球的巨无霸,无人可以匹敌。
没想到的是,当汪洋试图和华力集团讨论战略合作,连对方的董事长都见不到。
出于礼貌,华力集团派了一位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接待。对于汪洋的前瞻性分析,只是出于礼貌的回应。
此时,全球政治和经贸环境尚好,全球化技术和经贸合作蔚然成风,所以华力还没有感受到危机,正沉浸在全球化企业的自我满足之中。
当时华力的主营业务是通讯设备,智能手机还在起步阶段。
关键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和美丽国合作,尤其是芯片。
所以完全没有将汽车纳入自己的战略版图。
而拜访强度也是差不多。
听说是央企高层来访,千度董事长李产倒是亲自接待。
同样是民企,千度的政治觉悟要高很多。
听了汪洋的战略介绍,李产颇有共鸣,心里不禁赞叹汪洋的远见卓识,想不到央企里也有这么思路超前的年轻人。
但是申海集团毕竟是房地产企业,和汽车似乎不搭边。
再加上千度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可以和很多车企合作。相对而言,超越集团还是一家小公司,自然没有多大分量。
最后,和千度集团的沟通,也只是完成了理解性的会面。
经历这两次的拜访,让汪洋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想和别人合作,光靠一头热是不行的,要能够给对方价值,或者说有共赢的能力。
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有价值,别人才会重视你。
和超越集团不同,华力集团和千度集团虽然是民企,但是一不缺资金,二不缺技术,三不缺团队。
所以他们自然没有和申海集团合作的必要。
现在要做的第一步,是要把超越集团做的更强大,在新能源汽车占据领先优势。
接下来做智能汽车的升级,就很容易的多。
欲速则不达,战略太超前了也不行。
为了加快电池技术的研发,汪洋再次拜访了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