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佳妻临门,夫君你别靠太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五章 端午节(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买的?”

    “捡的。”

    阮伊人穿上鞋,白他一眼:“又逗我呢。”

    这样好的伞,你倒是给我在大街上捡一个试试看。

    秦靖也不逗她了,便说:“师父教的,我亲自做了把,倒也合用。家里还有一把,是给你的。”

    普通百姓可能全家人只用一把伞,许多人家里更是连一把伞都没有。直接披个蓑衣,哪有闲工夫撑伞。

    套上鞋,人也缩到伞下,再三确定门窗都关好,这才敲了敲他的胳膊:“走啦。”

    小黄今日没来,他们便在路上叫了辆车回去。

    因雨天,又往下洼村去,价格比平日里稍贵了些。但有顶棚,又有车壁,被雨淋不着,倒也暖和。只是车厢内拾掇的不太干净,铺着的稻草也好似许久没换过。

    “我自己回去也行的。”

    “怕你被淋成落汤鸡。”

    阮伊人撇嘴:“当我三岁呀。”

    “不。”他轻笑,拧了拧她的鼻尖,亲昵道:“我家伊宝四岁啦。”

    阮伊人被他肉麻兮兮的话说的打了个抖,恶心的寒毛都竖起来。好在路上他没再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总算让她安心。

    端午节有许多庆祝活动。

    如挂菖蒲、艾草。尤其是当地风俗,要在窗户门廊上都插上艾草避毒虫,过完节后也不用扯下,让它自然吹干,直至过年扫房时一起摘下。

    时下的端午节还有另一个意义,便是女儿节。其实,历史上的女儿节有很多。但因端午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让这个时期的女儿节备受关注。

    小娘子们早就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便要穿新衣,盛装打扮出去游玩。

    不过因五月初五仲夏日,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作祟,还盛行用艾草等熬制浴汤沐浴。而小娘子们,也流行簪艾叶等香草编制的花簪。

    至于街市上,则有驱邪表演,每年都非常热闹。

    而男子们,则更流行挂香囊。香囊多以端午为题,或是配花色,或是绣五毒图样,香囊内则要装着艾草与菖蒲等节令香草,有的还要放入雄黄、朱砂等。再裹上丝线,配上五色线制成的丝绦流苏等。

    而有人还会在手臂脚腕上系长命缕,用意祈求身体康泰。

    若是在路上遇到熟人,互相道一句:“端午安康。”

    当然,最为受人们关注的,自然要属赛龙舟了。

    古代每到仲夏,便有求雨等祭祀活动。而赛龙舟,最早也为了向龙神祈求。不过在后世,倒是演变成个各种不同的意义。其中流传最广的,当然要属屈原投江了。

    阮伊人曾在文献中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的记载,一些流传到现在的诗篇,绘画等等作品中,也有对端午节的描述。没想到如今自己成了古人,也能体会一番,什么叫原汁原味的端午节了。

    不过对于节日,她没有太多的感触。她又不是未嫁的小娘子,也不需要准备太多。倒是秦小妹,悄悄的不知道打哪儿寻了些花草,要让钱氏给她染指甲。

    钱氏也乐意哄着她,还用野花泡了水给她濯发。

    小姑娘每每得意的很,觉得自己就是花中仙子。阮伊人实在不忍心告诉她,你身上大概只有一种煮熟的青草味儿。

    不过阮伊人作为嫂子的,倒也没苛刻,在铺子里给她买了个顶好看的银质簪子。

    小小一支,上面有飞舞的蝴蝶。那蝴蝶翅膀上也不知道嵌着的是什么,倒是色彩斑斓,怪好看的。

    端午节这日,钱氏拿了艾草来。可她无论怎么弄,都没办法把艾草编成很好看的样子。最后还是拽了秦靖来,才几下的功夫,就成了一朵绚烂的牡丹。以丝线捆扎,中间弄了根儿细铜丝穿过,卡在蝴蝶一头,非常好看。

    阮伊人看他这样手巧,吃惊极了。不过转而又想到新年时,他做的花灯,愈发佩服。

    不愧是大佬,不管什么都做得很好。要是和她学绣花,估计几年后也是了不起的刺绣大师。

    天还没亮,钱氏便在灶间忙碌起来,要用艾草煮鸡蛋给大家吃。

    阮伊人正好要去茅厕,干脆搭了把手。教她把大片的艾草用纱布裹在鸡蛋外壳上,等煮好了就很漂亮。

    果然,摘下艾草,染上淡绿色的蛋壳上有着很清晰的花纹。摆在笸箩里,那叫一个好看。与粽子堆在一起,好一副端午节庆祝之景。

    秦升与秦老汉也没忙着,拿着笤帚在家里打扫,在角落里放了雄黄。

    天气炎热,虫子多了,免得这些毒虫进了家里,再咬了人。

    阮伊人给秦靖说起她以前曾看过的风俗,说有些地方要在门上贴一些避五毒的图案。

    秦靖正在编一条长命缕,他的手很巧,弄的花样也很好看。不一会儿就做完,直接给阮伊人捆在手腕上。

    这可把她逗得哭笑不得,说:“这些都是孩子们去顽,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不过她也没等他开口,赶紧转移话题,免得他又要说什么‘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