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佳妻临门,夫君你别靠太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三章 甜豆花党(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还是伊人聪明,说天热豆腐放不住,便叫咱们做豆花浸在井水里,到时候浇上红豆糖水吃,消暑又美味。”

    李氏不由舔了舔唇:“这糖可是好东西,伊人可真舍得。”

    钱氏挑眉:“你咋不说,这豆花卖的比一碗粉还要贵。”

    “不过豆花方便,啥都是现成的。不然啊,咱这老腰可真吃不住。”

    两人随口闲聊着,店里的客人们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甜咸党之争,从古至今便延续下来。不过到了现代,因网络发达,大家在网络上各抒己见,也让这党派之争显得愈发激烈。

    在豆花的选择上,南方人觉得从小到大吃到的豆花都是甜口,咸豆花这么奇葩的存在,简直是黑暗料理!

    而北方人则满头问号,纳闷豆腐脑怎么能吃甜的?要咸口配油条才好。

    但不管甜或咸,味道都好。

    不过咸口宜热食,甜口冷食味道也佳,乃是一道不错的消暑甜品。

    若做起来,也并不难。

    因秦家本就做豆腐,而豆花就是豆腐的前一个步骤。但因为要做的口感好,在滤去豆渣这一步,就要更加精细。

    无名小店中的豆花是为了消耗用不掉的豆浆,免得夏季天热,再给放坏了。

    这样一来,除了给烧饼摊每日供应的两桶豆浆,加上店里售卖的一板豆腐,加上一桶豆腐皮,也能赚上不少。如今又加了一份甜豆花,虽是忙碌了些,好在也算不上如何辛苦。

    秦老汉与秦小妹在家中无事做时,便拿着盆子在院子里挑豆子。

    寻常人做豆腐,不管豆子好坏丢进去磨成桨便是了。但若讲究些的豆腐坊,则需要将不成型,压扁或破损的豆子挑出来,以免影响口感。如一些杂质,也要提前筛出。

    这种活儿没有技术难度,就是费事儿,需要人慢慢挑选。

    但因不费力气,也适合老人小孩儿做。

    因着每天挑豆子,秦小妹竟然还和秦老汉建立了起了革命情谊,每日都要给他背书听。

    秦靖虽然要去山上捕猎,但一周只需去上一两回,其余时候便在家中写作,或是做些阮伊人不想打听的小生意。

    便是这样,每日也要教上秦小妹一个一两个时辰。先让她识字,又教她背诗。

    约莫秦家人聪慧,秦小妹学的很快,如今已经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好。

    这可不容易,诺字笔画多,她手指软,又没得力气。可横平竖直,写得规规矩矩的。

    为了奖励她,阮伊人还买了笔墨送与她当礼物。

    秦小妹收到礼物,学的果然更起劲了。

    李氏家的老驴负责牵引磨盘,将豆浆磨细。

    这还要说一件最近两天发生的事儿。

    马家住在下洼村与娄兰子村之间,前些天一场雨水上涨,把马家的院子冲坏了,屋子里的东西也都飘走大半。眼瞅着房子是不能住了,正好秦家把房屋重新修缮,便叫马家过来住。

    马家哪肯,就说在秦家借住,在隔壁另起了一处院子,以后就当邻居。

    如今房子也盖着,速度也不慢。只要老天借力,太阳猛烈下,屋子里不久就能住人了。

    倒是马家人过来住,吴氏不满,难免指桑骂槐,说些难听的话。

    钱氏最近腰包鼓了,说话也更大声。她早就看吴氏不快,也不耐烦哄着她,当下便嚷着:“你要不耐烦待在这家里,我给你盘缠,让你南下寻亲去!”

    吴氏这下熄了火,一连躲了钱氏好几天,生怕她把自己赶出家门,真让她挎个包袱去找俩儿子。

    所以说,如吴氏这种人,就不能给她好脸色。因为她根本不懂好赖,反而会蹬鼻子上脸。

    因为马家人就住在了隔壁,做什么事儿都方便些。

    铁锤和秦二姐小两口在长春街卖汤圆,虽然也赚不了许多钱,好歹也是桩生意。而李氏和其余人负责做豆腐粉条的,拿到店里售卖。

    至于两家的当家男人,秦升除了看顾地里,也要外出做活。而马铁锤他爹马柱子,主要照顾地里。他家田地多,几乎是被困在地里不得闲。

    因而算下来,这家里就没个闲人。哦,当然除了吴氏。

    铁锤心疼秦二姐,不肯叫她在外面摆太久的摊。他除了给人做活,还要上山去打猎,虽然辛苦,但也攒了些银子。

    阮伊人看到小两口浓情蜜意,每每都捂嘴偷笑。

    眨眼间,便到了第二日。

    红豆是早就煮好的,用砂糖和蜂蜜煮,沁着一股甜香。

    舀一勺豆花在白瓷碗里,浇上少许蜜红豆与糖水,清清凉凉的吃一碗,那叫一个痛快。

    因店里换了新菜单,倒叫那些猪杂粉的忠实粉丝们十分失望。不过来了一回,被挤的连门都进不去。好不容易得空排到前面,看到新出的菜单,一个个嚷着要买。

    齐州本地的豆花是咸口,甜口倒是不曾见。不过听到郢州吃甜,可本地无人做过,小贩就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