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佳妻临门,夫君你别靠太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 创业(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哦,还有一个宅在家里的。

    阮伊人往秦靖那儿又看了眼,在心里默默道:还是个惹不起的。

    “我想着,做豆腐虽辛劳,可这门手艺也好学。租个铺子,半边做豆腐,半边做食摊。自家做的豆皮又香又好……”说着,还咂咂嘴。

    自古以来,做豆腐的就没有发财的。因而,有句老话说,做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守住一份家业。

    “做豆腐需起早,在城里可不行。”秦靖伸出手准确的点中她的眉心,“一肚子想法,就没个能用的。”

    “我又没做过,哪知道那么麻烦。”

    “你去问问娘,她要是真的想做,就去城里租个铺子。在家里做了豆腐拿去城里卖,你的食摊也有地方开。”

    “我还想重新做早餐呢,可是……太麻烦了,还不如做豆腐。”阮伊人嘟囔着,对什么赚钱的营生都跃跃欲试。

    没准儿哪天她赚了大钱,就能开个酒楼客栈啥的。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贫瘠的。

    总有人怀揣梦想,跃跃欲试想要创业。

    创业初期的尴尬是,看到什么都想做,觉得自己什么都行。

    可实际则是需要找到合适的项目,免得最后赔的家底精光。

    但秦家的理念是,想做就去做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总要尝试过。

    于是,阮伊人心满意足的睡熟了。只剩下秦靖在脑海中回忆着如何做豆腐,以及各种豆腐的衍生品。

    翌日,阮伊人问钱氏:“娘,您想开个豆腐坊吗?”

    “我?”钱氏摆手:“我又不会那个,做不来的。”

    “哎呀,你要真的想做,方子咱们有。”她悄悄说。

    钱氏也压低嗓音:“那个食单上连这也写了?”

    其实是没有写的,但钱氏不识字,也不可能打开食单看,阮伊人的假话可是顺口就来。

    “连如何养猪都写了,何况是做豆腐。我看写食单的人啊,就是觉着什么有用,就都记录下来。”说着,还皱了皱鼻子,“倒像个没正行的。”

    “瞎说。”钱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人家肯写本食单,又正好被你买到,就是天大的恩惠,可不敢乱说。”

    又凑过来一脸跃跃欲试的问:“真的写了?”

    “不仅写了豆腐法,还有什么豆皮豆干的。做豆腐又不是什么秘密,就是麻烦些,您说是不是?”

    “这倒是。”

    何况咱们也不缺卤水啊,阮伊人想到煮盐时的附加产物,感叹自己可真是个小机灵鬼。不过煮盐太慢了,下回得把盐水拿出日晒蒸发水分减少时间。不然,那厨房那样热,谁还待得住。

    钱氏一听,还真上心了,便让铁锤去打听。

    城里的铺子不少,待租的也多。但要找到一家合适的铺子,可不容易,

    李氏听说她打算做豆腐去卖,也挺好奇。

    “做豆腐很累,你能行?”

    “总得找些事做,我家又没太多的活需要做。我家那个年纪大了,也做不了几年工。不攒些银子,以后怎么成。”

    李氏一听,也有些意动:“要不入一股,这家豆腐坊算咱俩合开的。你做豆腐不得招人啊,咱们两个老婆子做豆腐,到时候拿去城里卖,赚多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够了。”

    “豆腐方子是伊人的,我得问问。”

    “那成,你问完后告诉我一声啊。正好我家有头老驴,这下能派上用场了。”

    便要做豆腐,竟真的租了店面。

    就在长春街后巷,紧挨着卖馃子那家。

    地段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差。

    不比其他街巷热闹,但店面规模和租金都非常合适。还带个后院儿,能拴马存货的。

    这原本就是住家,只不过做了改建,将面向街市这一头打开,重新做了窗子。

    阮伊人看过铺子,虽陈旧了点,但还算齐整。

    与钱氏将铺子收拾出来,又弄了些木料做了家具,拾掇的利利索索的,这铺子就算可以开起来了。

    后院有一间不大的屋舍,若有事回不去家,也可留宿。隔壁是间做杂物房的,被她们收拾出来,准备放那些家什。

    一间铺子辟开两半,钱氏卖豆腐的家什迎着窗子。而阮伊人这边需要炭火,就面向桌椅。如此一来,天气不好的时候也能经营。

    因找好铺子,长春街那儿就不再摆摊了。

    那小吃车做的结实又美观,就这样搁置了,难免可惜。

    钱氏一听,笑她:“那有什么可惜的。你二姐觉得在家也无聊,正想找点事做。你教她去做汤团,铁锤也能过去帮忙。”

    阮伊人一想,倒也合适。

    铁锤给饭馆做跑堂,只做上午。等到中午就没什么事,正好可以去帮秦二姐。

    “马家不用种地吗?”

    “不过是锄草施肥,没有多少活儿。”

    阮伊人没种过地,也不懂这里面的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