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琮听到这个理由时不惊讶异。
胜败乃兵家常事。
就因为几次考试不及格搬家,要之后还不及格呢?是不是要搬到深山老林里当野人了?
“一家子的秀才还不知足呢。”李氏忍不住嘀咕,“要我家的孙孙都秀才,我早就开心坏了。”
顾启琮抬起头道:“奶奶,考科举可不是什么容易的,有些人一辈子都考不过秀才。”
“考不过,那是他们蠢笨。”李氏已经有了个珠玉在前的孙子了,自然没觉得是什么难事。
顾谛暄道:“阿琮说的没错,秀才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不然村学里的张夫子也不会蹉跎岁月,只能当个童生。再说你自豪个什么劲,阿理都还没考下来呢。再说人家一门三秀才,想跟他们家结亲的人家多的是。”
李氏默言。
她是自豪了些。
毕竟长孙聪慧懂事,是给他们长脸的。
他们三房在长孙读书考科举之前都是泥腿子,三个儿子就知道种田,旁的手艺也不会。
好在长孙读书开窍,拿了魁首,这几年读书也上进,全家人都等着这孩子给他们老顾家光宗耀祖呢。
“爷,等大哥回来,你就要带他上安家吗?”顾启琮觉得这饭桌上的火药味儿有些重了。
“对。”顾谛暄又道:“不止是阿理,阿珲的年级也到了,兄弟两都今年把事儿办了的好。”
“阿珲在镇上工匠那儿也学了三四年,按照他自个儿说的,今年他已经可以自己接活儿。”林氏说起自己的小儿子也是眉眼弯弯,长子走科举,小儿子是手艺人,只要他们脚踏实地,将来日子都不会算太差。
顾谛暄点点头道:“这样好,老大家的,你那边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有就好好合计合计,将阿珲的婚事给定下来,等他大哥成亲,就给他也一块儿办了。”
林氏笑呵呵道:“爹放心,阿珲那儿已经定下了。”
“定下了?”李氏忙问:“那户人家的姑娘?”
“阿珲师父的女儿。”林氏想到那个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乖巧懂事的很。据说也读过两年书,能看得账本,两个人在一块儿也能说得上话。
“阿珲他师父是个正直的,孙女想必也不会坏到哪里去。”顾谛暄道:“过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