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我们说过的话,大部分都是陈述句。如果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注意适当地放进疑问句,效果会更好。
现在我给大家设计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家名牌女装店,走进来一位男士。
店员:"欢迎光临。"
顾客:"这套女装多少钱?"
店员:"600元。"
顾客:"哦。"
店员:"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女装。" 顾客:"价格还能变动吗?"
店员:"本店衣物一律不打折。"顾客:"好的,我再去别的地方看看。"我们会发现店员使用的所有句型都是陈述句,没有了解客户的需求。整个过程销售员都处在被动的位置。顾客提一个问题,她回答一个问题,非常机械。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问号的重要性。
当你屡屡被对方提问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被动的位置,你必须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怎样改变呢?建议使用反问。
比如,上面这个案例这样演绎: 店员:"欢迎光临。"
顾客:"这套女装多少钱?"
店员:"您买衣服是送人的吗?" 顾客:"是。"
店员:"哦,这件不错,很适合送人,价位偏高。" 顾客:"多少钱呢?"
店员:"600元一套。对送人来说,价格很适中。" 顾客:"能打折吗?"
店员:"对不起先生,因为本店女装都是高品质的女装,所以价格上不能优惠,大家一看这个牌子就知道这是一款不打折、有品质的女装。"
职场更是如此,当我们执行一项工作的时候,要多打几个问号,然后逐一破解再展开行动,就不会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有障碍了。
领导最怕的员工是那类机械做事情的人,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平时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他们对工作本身的意义并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思考,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还能振振有词地说:"这都是你让我做的呀?"其实,领导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体怎么操作,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你自己去动脑筋思考。知其然,你还得知其所以然,否则,你看似按照命令行事,得到的结果却可能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