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曦透过薄雾照耀着大地。初秋刚至,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带着秋黄叶子的枝桠上,鸟儿欢快地叫着,做着冬季来临之前最后的歌唱。
她是在鸟儿的啼叫声中醒来的。然而欢快而明媚的歌调却丝毫扰不了她的半分心弦。
孚笙离开的一个月了。她胡乱想着。
梳发时,望向铜镜里的人,她有些失神地伸手抚上镜面,最终在冰凉的触感之下,像惊弓之鸟一般收回了手。她理好情绪,将面纱戴上,又回到从前一般的装束。
——
推开门,一阵凉意扑面而来。窗棂上结的秋霜还未化作露水,脚下的木地板发出喑哑的“吱呀”声。
她下意识地向后退了半步。
她生来畏寒怕冷。
虽然内功了得,但本性依旧如此。
伸手拢了拢厚重的外衫,她迈步走出屋子。
——
她此次的目的地是柏霂山。
柏霂山的半山腰有座庙宇,孚笙习惯每个月领着她去那儿祈福。每逢初七便去一趟,倒是让她养成了习惯。
不过今个儿的日子倒有些特殊,农历八月初七,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
再过几日,便是中秋了呢。
她边想着,边踏进寺庙的大门。
“施主安好,许久未见。”住持向她微微点头。
“大师有礼了。”她俯身回礼。
“施主此次来是?”
“只是祈福罢了,大师您忙就好。”
“无碍,我与施主多次见面,也算是旧识了。此次便让我来领着施主吧。”老方丈微微一笑。
“那……便有劳了。”她微微踌躇,还是点头应下。
方丈身后跟着的小和尚有些吃惊,想开口说什么,却还是顿住了。
“定思,你去吩咐大师兄,今个儿让他来主持大小事物吧。”方丈自然也不傻,懂得小和尚的犹豫。
“好的。”小和尚定思松了口气。
——
上完香,求完平安符后,老方丈留她一同吃斋饭。
等吃完饭后,她起身想要和方丈告辞。
“施主莫急,老朽想请施主求支签。”老方丈慈眉善目竟让她不忍拒绝。
“那好吧。”她随手从方丈不知何时手中的竹筒中抽出一支签,仔细看了看内容,不太懂,便递给方丈。
方丈细细地瞧着那支签,神情忽变,但很快,他的脸上又重新挂满高深莫测的笑。
“这签……如何?”她好奇。
“此签为上签,施主近日有凶险,不过,若是……便可化险为夷,罢,一切随缘,施主随心便好。”
“我……不太懂。”她垂睫。
“无碍,施主想必也累了,秋季天黑早,还是趁午时尽快下山吧。”
“今日多谢方丈了,告辞。”她点头。
——
庙宇门口。
老方丈捋了捋袍袖,摇了摇头,莫名地道了句:“六尘不改,扭转乾坤。真真是奇了……”
定思不知何时出现在方丈身边,望着窈窕的背影渐远,他心中很是疑惑,却也没有莽撞开口。
老方丈转身,满意地看了看小和尚,道:“定思你倒是长进不少……有什么问题,你说便是。”
“师傅,这女施主怎的如此特别?得您高看?”
“她啊……天下苍生,皆在她一念之间啊。这般人,怎能容你我小觑?该提点的我已提点,一切全看天意了……”老方丈叹息。
小和尚虽然是似懂非懂,但依旧明白天下苍生为何意,便对女子更加高看和好奇。只是老方丈也不再多说,只道天意不可违,命运不可说。便派遣他去抄经书了。
——
夜凉如水。
屋内亮着烛火,偶尔摇曳。
她思绪杂乱,最后实在静不下心来练琴,便又开始拿出纸笔,写起了记事。
不知不觉间,她竟将那签上的内容默了出来。
阴阳五行,朱墨离心。
魇绕此行,血色玉玺。
缘即注定,浩劫天下。
六尘不改,扭转乾坤。
万尘皆空,浮生皆梦。
前后似是矛盾,又非矛盾。她手一滑,大滴的墨珠染上宣纸,将血色和浩劫四字给覆盖得更深、更刺目。
血色、浩劫么?
她有些无力的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