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大福一样,汪洋也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今天考察的结果和他事先了解的情况几乎吻合。经过多年的努力,超越集团已经具备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团队建设。
现在到了研发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再努力一下,很快就可以达到300公里的行驶里程,离市场化只有一步之遥。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超越集团却面临着资金的危机。如果没有资金的持续投入,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相对而言,美利国的特拉集团目前进展比超越集团要快一些。
他们的最大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250公里,正在全球进行工厂的布局。
所以投资界普遍不看好超越集团,之前的几个战略投资者也停止了继续投资的计划。一战特拉集团完成全球产业布局,超越集团后续国际化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申海集团如果能够和超越智能,形成战略合作,对超越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汪洋看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因为在前世他知道, 世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特拉牢牢占据全球第1名,超越集团紧随其后,成为华夏第1名,全球第2名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如果这时候超越集团能够赶在特拉集团之前完成研发上的突破,那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格局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可能就是超越,而不是特拉。
想到这里,汪洋的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因为自己有可能创造新能源汽车的历史。
如果计划成功,足以载入史册。
时不我待,为了快速推进和超越集团的合作事宜,申海集团抽调了集团法务财务战略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成立了工作专班。
明确和超越集团合作的目标,合作方式,合作的具体事项,尤其是双方的职责分工,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以及资金、人员的具体安排。
明确工作清单和各阶段的目标要求以后,才可以和超越集团具体洽谈合作。
当然具体合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财务法律等方面的要求,有许多的文本需要拟定。
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申海的集团来说相对简单。
仅仅用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