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一十一章 出大事了(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仓库是庆历元年建成的,图纸已经从工部拿来了,比对之后没有发现异样。

    监察院的一干好手里里外外检查了一番,也未曾找出有地道存在。

    范闲望着眼前露出黄铜的金瓜,皱起了眉头:“棘手啊……”

    任少安在一旁苦笑:“自然是棘手,寺卿大人都要愁白头了。”

    范闲想到刘沛那一头乌黑的头发,笑着摇了摇头。

    王启年从仓库外走了进来。

    范闲问道:“怎么样,确定了吗?”

    王启年点点头,抱拳道:“王某上上下下看了一番,若是有人要偷偷调换金瓜,除非有四个王某这样轻功的人,或者十六个九品,而且还得想办法转移守卫的注意力。”

    范闲先前让王启年确认的,便是这件事情。

    听到王启年的诉说,他眉头皱得更深了:“禁军口供,三天前的夜里,他们照常巡逻,并未有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大人。”

    一名监察院官员走过来,对着范闲抱拳:“属下等人查了一番,没有发现墙壁有脚印,门窗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听到这话,任少安朝着范闲摊了摊手:“小范大人这下知道了吧,没有脚印、门窗也没被撬,除非是鬼神作乱,不然不可能有人光明正大地在禁军眼皮子底下调换金瓜。”

    范闲点点头,重复了一遍:“的确是棘手啊。”

    语毕,他朝任少安招招手:“我们出去聊,让他们再看看现场有无线索。”

    任少安自无不可,点点头随着范闲走出了仓库。

    仓库外,一众禁军还在尽职地巡逻值守着。

    范闲望向他们,对着任少安发问:“有没有可能是禁军监守自盗?”

    “不会。”

    任少安很肯定地摇头:“禁军的外围便是太常寺的守卫,除非他们把整个太常寺买通了。”

    范闲只是随口一问,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头颅上下移动间,他余光发现了一阵滚滚黑烟,窜天而上。

    “那是……?”

    范闲看向黑烟的地方。

    任少安目光也被黑烟吸引了,他看了看黑烟的方位:“那里……好像是京郊的庄园?”

    “铛!铛!铛!……”

    一连八道沉闷的巨钟响动声响彻全城,也清晰地响起在范闲与任少安耳边。

    八声钟响,按庆律是要在京的内阁及九卿官员,无论身处何地,在做什么事,都得第一时间前往皇宫议事。

    范闲原本不属于这个序列,但他现在身上兼着京察主官的职司,一应对待都是按照内阁平齐的,钟声响起,他自然也要前去。

    “这里就先交给你了,看来是出了大事了。”

    范闲对着任少安叮嘱一句,又嘱咐了王启年一番,动身前往皇宫。

    他驭马飞奔,前往皇宫,一路上又遇到了几位骑马的部堂高官,大家面色凝重,互相点头示意后,便汇聚在一处,朝着皇宫奔去,都没有说话。

    庆历元年来,八声钟第一次响动,事非寻常。

    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地。

    一行人在宫门外下了马,由一名内侍带着,匆匆朝御书房走去。

    不多时,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部堂、大理寺卿、通政使、御史大夫、范闲,齐齐出现在御书房内。

    御书房内,京都府尹孙敬修跪在阶下,面无血色,满头大汗。

    “来了?”

    御案之后的庆帝面色看不出喜悲,对着众人淡淡地点了点头。

    不等众人行礼,他便朝侯公公摆了摆手。

    侯公公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书,送到了当先的舒芜手中,这份文书很快在众臣手里传了一圈,众人看完之后,皆是面色凝重。

    京郊亭承伯庄园起火,亭承伯一家老小尽皆葬身火海,无一幸免。

    亭承伯与益州侯不同,益州侯是庆帝当年北伐时所得的功勋封爵,而亭承伯则是开国勋贵,传承久远。

    这等勋贵一家老小,因为一场火灾死得干干净净,的确是一件大事。

    侯公公在一旁开口:“诸位大人,孙大人已经事先探查过,确定亭承伯一家是先被人杀死,而后才被放火烧了庄园。”

    这句话,解释了庆帝为何会一反常态地敲响了警世钟。

    开国元勋后裔,在天子脚下被人屠灭了满门。

    “孙敬修……说他查不出来其他的了,诸位大人怎么看?”

    庆帝双手捏着一只箭矢,缓缓开了口。

    舒芜率先答道:“陛下,贼人敢在天子脚下,光天化日做下这等惨事,定然是有恃无恐准备周全,孙大人查不出来也是常理。”

    “不过陛下法眼无距,我庆国能人辈出,陛下若是下令三法司会同监察院彻查此案,贼人定会无所遁形。”

    他这是看出了庆帝有些迁怒孙敬修,在提建议的同时暗保孙敬修。

    范闲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