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七章 京都的反应(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宫门口,侯公公揣着手,忍不住来回踱着步,一脸的焦躁。

    小江子在入城的时候先行一步,已经将范闲城门口的遭遇告知了他。

    他此时在此,一是为了迎接范闲进宫讲述太平县案件的经过,二来便是为了劝范闲消消气。

    正值京察之际,若是范闲因为常伦的愚蠢之举,在京察的时候大开杀戒,那时候就算有陛下阻止,庆国朝堂也会乱做一团的!

    更别提,范闲还是骑着战马朝宫城而来的。

    “哒哒哒……”

    马蹄声渐行渐近,侯公公看着远方那一人一骑,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待会儿若是无法说服范闲,他该怎么办才好。

    “哒哒……”

    侯公公思索间,范闲已经到了近前。

    他还没有彻底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没有骑马闯宫。

    下马后,范闲对着侯公公见礼道:“公公。”

    侯公公看范闲神色还算正常,心中松了口气,笑着道:“这个……小范大人,常大……常伦的事,陛下已经知道,正在急召内阁与六部商议。”

    他说这话,是要稳住范闲,让范闲不至于因为激动而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举动。

    范闲平淡地笑笑:“多谢公公,公公放心,范闲不会乱来。”

    侯公公笑笑,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小范大人,咱家带你去见陛下。”

    侯公公说着,招了招手,一个内侍过来牵走了范闲的马屁。

    “有劳了。”

    范闲朝着内侍和侯公公各行了一礼,随着侯公公走进了宫城。

    侯公公原本心中松了口气,但听到范闲最后一句有劳了,心神又凛了起来。

    越是平常、和蔼,越是酝酿着大风暴。

    这是侯公公手下的探子们,对范闲的评价。

    侯公公身为探子首领,自然也是知道的。

    御书房,庆帝坐在炭盆前,烧着一本一本的书籍。

    这些书籍都有一个共同处——常伦著。

    范闲站在炭盆旁,看着庆帝的动作,不喜不悲。

    自从侯公公将他带进御书房,庆帝便在做这件事,也未曾与他说话。

    良久,等到炭盆的灰积满了,庆帝抬起了头:“婉儿无事吧?”

    范闲拱手:“受了惊吓。”

    庆帝的目光动了动,拍着手上的纸灰:“毕竟是清流魁首,交给内阁来办吧。”

    范闲沉默片刻,再度拱手,语气生硬地道:“刺杀皇室,是监察院的主管范畴。”

    他这话,便是反驳了庆帝的意思,非要自己对常伦动手。

    庆帝的眼皮坠了坠,从炭盆边上站了起来。

    “也好。”

    良久,庆帝口中吐出了这两个字,而后看向范闲:“将太平县的案卷奏章留下,去御书房门口站两个时辰。”

    “是。”

    范闲在这件事上很是听话,从袖中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章,放在了书桌上。

    而后,他迈步朝着御书房外走去。

    “就不问问为什么要你站着?”

    庆帝幽幽的声音,从范闲身后传来。

    范闲步子一顿,转身行礼道:“是陛下觉得微臣不能秉承圣意,非要亲自对常伦动手。”

    庆帝摇了摇头。

    “婉儿是你的心头肉,常伦刺杀你,伤到了婉儿,于情于理都应该由你处理,朕方才只是与你打个商量,你既然不同意,此事便揭过了,朕还没小气到用这种事为难臣子。”

    庆帝说着,手指点了点桌上的奏章:“太平县……申国尧,这才是你被罚的地方。”

    范闲默然。

    申国尧犯了王法,唯有庆帝才能裁决他的结果,而自己将他交给了陶半瞎等人,这是逾矩到行使了帝王的职权。

    庆帝的话里,是这个意思。

    范闲朝着庆帝深深一拜:“臣知错。”

    语毕,他转身出了御书房,站在了房门口,宛如一尊雕塑。

    侯公公守在门外,见到范闲出来,行了一礼后,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庆帝坐在书桌前,看着范闲带来的奏章。

    侯公公来到边上,请示道:“陛下,老奴这就派人去提常伦?”

    庆帝瞥了他一眼:“朕何时说过,要你提走常伦了?”

    侯公公一怔。

    您将小范大人罚在门外,不就是为了争取到时间,好提走常伦吗?

    这话侯公公没敢说出口,他腰弯得深了些:“还请陛下明示。”

    庆帝靠在软塌上,吩咐道:“找几个机灵的,去监察院门口蹲着,看看这两个时辰,都有谁去捞常伦。”

    侯公公点头称是,退了下去。

    两个时辰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范闲从御书房离开的时候,因为常伦胆大妄为的举动,京都已经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