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地问道:“怎么回事,什么师父?”
“她自己叫着玩的。”
范闲随口答了一句,拿过了牌位。
这东西,就是徐氏的秘密。
牌位正面写着大字——母徐林氏之位,子昌源立。
范闲目光闪动,翻到了背面:母徐林氏讳小江,梧州人士,父早年游商遇其同乡书生而经由介绍相识,后嫁父,早年徐氏家道中落,赖母之同乡书生接济,才有中兴;
及至父丧,母受同乡书生引荐往京都太平院仕事,私与同乡书生结为姑侄,吾赖母扶持多矣,及至新帝继位,母猝然而丧,不见全尸,呜呼哀哉,后赖母之遗泽,徐氏日渐昌盛,然不见母音容,故立牌位祭奠。
小篆写就的文字隽永清秀,内容简洁明了。
然而范闲看完,脸色却几经变幻,久久不能平息。
这牌位后边的徐林氏牌位传记,信息量太过庞大!
梧州,同乡书生;梧州是林相林若甫老家。
徐林氏太平院,新帝继位猝死;庆帝即位之初,老娘叶轻眉被杀死在太平别院。
同乡书生帮助徐氏,后来徐氏昌盛也多亏了徐林氏的遗泽也就是那位同乡书生;林若甫与徐氏的隐秘而紧密的联系。
一点一点,传记中的线索与范闲所知联系了起来。
一副绘着往事的画卷,在范闲脑海中展开——
多年前,还是单身青年的徐昌源的父亲行商梧州,遇到少年书生林若甫,两人相见甚欢,林若甫为其介绍了自己的同乡大龄姑娘徐林氏。
而后,徐父与徐林氏情投意合,结婚,而林若甫也踏入了官场。
当时徐氏遇到危机,徐家夫妻便去求助当初的媒人林若甫,林若甫帮徐氏解决了麻烦,并且与徐氏正式产生联系。
等到徐父去世,徐林氏在家无所事事,便经由林若甫的引见,前往太平别院做叶轻眉的嬷嬷,更是与林若甫结为姑侄,后来死在了太平别院疑案当中。
林若甫心怀愧疚,对徐氏多有照拂,后来一来二去,徐氏便成了林若甫暗地里的钱袋子。
这牌位上的事若是说出去,能让庆国朝堂发生大动荡,怪不得徐氏一直小心看护着。
估计若非徐昌源兄弟一片孝心,这牌位也会被毁掉,用来抹去林若甫明面上和徐氏的所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