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与北齐联姻的人选(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一别多日,监察院内一切如旧。

    范闲行走其间,不时与一些熟面孔打着招呼,很快来到了一处的衙堂。

    莫泉已经等在了这里,见到范闲后恭敬行礼:“大人。”

    范闲点了点头,环顾一周:“老王呢?”

    “未曾见到,想是……尚未归来。”

    莫泉老实地回答道。

    范闲从万年县临走时,吩咐王启年安顿好队伍后,提前进京,算算时间,就算没回来也该到京都内了。

    他没多问,对着莫泉吩咐道:“老王最近在查一个叫君山会的组织,你帮着一起查查,用信得过的人。”

    “这是具体的情报。”

    说着,范闲从袖中取出早已写好的情报,递向了莫泉。

    莫泉恭敬接过,收了起来。

    范闲走到莫泉身边,对着后者低声道:“查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下二皇子与长公主……”

    莫泉心中一凛,旋即重重点头:“是。”

    范闲坐回主座,啜了一口茶:“记住不要走漏风声,尤其是……陈宛长那。”

    莫泉再度一惊,连连点头,身上的阴寒气息都少了些许。

    自家大人到底在查个什么组织,三番五次叮嘱不说,连二皇子与长公主都要一起查,更是连陈宛长那里都不能告知?

    念头至此,莫泉面色变幻,暗暗下定决心,这件事务必事事以王启年为主,务求不出错。

    主座上的范闲冷眼旁观,自然看到了莫泉的反应,暗暗记在心中,没有说话。

    查二皇子,是想到了常宁和死前的自述——除闲联盟!

    而对长公主的怀疑,则起始于先前婉儿带来的提醒。

    当时交谈时,他突然想到,婉儿聪慧过人,除了在宫中耳濡目染之外,定然还有遗传长公主基因的原因。

    由此联想,他自然而然地想起长公主在前段时间的疯狂与落寞,再进一步联想到长公主与太子、二皇子的关系。

    结合君山会的莫大能量——让太子失势、二皇子被圈禁!

    他不难推断出,长公主很有可能与这个神秘的组织有所联系。

    在一处的衙堂中,范闲逗留一阵,翻阅了近些日子的文书,发现没什么大事后,转身出了门。

    院中,轮椅声吱悠悠,范闲与出宫的陈萍萍不期而遇。

    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停在了原地。

    范闲沉默片刻,上前取代影子,主动推起了轮椅。

    相处越久,他对这位老人的感情越复杂,越不知该以何种态度面对。

    轮椅在院中走着,范闲缓缓开了口:“为什么帮我?”

    “什么?”陈萍萍似乎没理解范闲的意思。

    范闲顿了顿,轻笑道:“我不想让北齐与庆国开战,这件事其他人或许不清楚,但您不会不知道。”

    陈萍萍身为庆帝最信任的密谍头子,范闲自认为自己没有能逃过他法眼的伪装。

    轮椅上,陈萍萍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我老了,见不得打打杀杀……”

    这个理由很蹩脚,显然是陈萍萍信口胡诌的。

    范闲眉头微皱,正要追问,却听陈萍萍又开了口。

    “大皇子……不日便将回京。”

    “大皇子?”

    范闲一惊,甚至下意识地停住了推轮椅的手。

    他顾不得思索陈萍萍为何要帮自己的事情,站在原地,面色变幻不定起来。

    大皇子的生母宁才人是东夷人,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向不受庆帝待见,从及冠之后,便一直在边境上四处征战。

    打完西胡打东夷,打完东夷对阵北齐,俨然是庆帝眼中一尊好用的战争机器。

    先前在虎门关的时候,他便向范闲透露过,觉得自己是功劳太大才无法回京,于是同范闲合作了一把,阻止了与北齐的战争。

    可是后来范闲成功回京,这位大皇子却还依旧驻守在虎门关求归无路。

    范闲后来也逐渐了解到,庆帝之所以不愿意这位皇子归京,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只怕还有其他的隐情,对大皇子回京的事,便没再报什么希望。

    此时骤然听闻这个消息,不可谓不惊。

    良久,他才冷静下来,思维已经开始落在大皇子回京这件事上。

    他疑惑道:“杨忠、郑卓已死,大皇子回京,虎门关交给何人?”

    总不能把叶重调过去,或者让秦业那个老东西下半截身子再从土里爬出来,跑去北边吧?

    “北大营都督,史飞。”

    陈萍萍声音平淡,口中说出了一个范闲有些陌生的名字。

    “他是当年随着陛下北伐的老人,当年便能独领一军,但因为功绩不甚出彩,战后未曾获封大将军,甚至连坐镇一方的大将都没混上,只得了个在北大营练兵的闲职都督之位。”

    陈萍萍解释的话语传到范闲耳中,让范闲恍惚中回忆起了此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