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这一番交流,直到晚上,姬玄淼才回去。
“只是这一怀就是八十一年,生下一个白头发的儿子,指着家里的李树说自己姓李,于是取名李伯阳。又因少年而老相,所以又称老聃。不过这位贤人聪慧无人能及,少年之时便穷天下至理,通达一切事物变化,后来做了大周守藏室官。”
“这位前辈来历奇特,据说楚国有一年轻妇人,在河边玩耍,见水中飘来一枚李子,捡起来吃了,于是有了身孕。”
此后天八卦一成,天降功德,孔丘本来只有地仙修为,一瞬间成就太乙金仙之境,可谓一步登天了。
孔子毫无颓丧,笑着道:“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取天地之长,以补我之短,完善自身,增益不能,以待天时。”
“哈哈!”姬玄淼摇头,对孔丘的话不以为然,淡淡道:“孔兄此言差矣,我之道乃帝王之学,不但能富国强兵,安邦定国,更能中央集权,结束纷乱。一旦面世,影响将深远而广泛,就算你之学说沦亡,我之学说也会经久流传,为国家圭臬。”
命运长河中再起波澜,迷雾散去,一幕幕记忆片段浮现,想起自己的身份,自己转世的目的,姬玄淼神情怔楞,恍如隔世。
孔子笑着道:“非是孔丘对姬兄有偏见,你之道虽能富国强兵,却会使人心崩坏,沉迷于利益权术,不合君子之道。若用此道治国,则与礼乐盛世越远也。东鲁国这最后的周礼之乡,怕是要毁于一旦。”
姬玄淼道:“我之学说将成,在此之前,和贤者论道,取长补短,实在妙不可言。孔兄所言圣人,可是李伯阳前辈?”
“不错,正是这位贤者。”
姬玄淼并不认同孔丘的话,这也就是忽悠下子路这些徒弟,哪能说服他?
孔丘道:“我虽写成了《周易》,但对于天地大道仍有迷惑之处,听闻洛邑守藏室中有一圣人,通达天地运化之道,博通古今之衰变,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何不前去请教?”
姬玄淼佩服道:“难得孔兄在这个时候还能如此清醒,在下佩服。不过若诸国都不认同你之学说理念,又当如何?”
姬玄淼叹道:“守藏室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博览泛观,渐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