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栗清过得还是比较轻松的。新的政策正在落实,大明日报的宣传,让原本一些有反动想法的地主士绅都不敢乱动,毕竟现在的百姓不好蒙蔽了,不像以前自己一号召,付出点好处,就能误导百姓跟着自己作乱,现在百姓都知道朝廷即将要实施的政策是对自己有益的,自然不会在别人的忽悠下莫名其妙的跟着起兵造反。
可是,栗清好日子过不了几天,毕竟现在国家各地灾情隐现,百姓缺衣短吃的,而且国朝几百年来积累下了不少的问题,各个地方都有不少的矛盾点,当积累的到了一定的量了,便就爆发了。
这日,栗清刚刚下了早朝,在御书房闲坐,正在想着一会儿干点什么,刘若愚就过来了。
“启禀皇爷,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在殿外求见。”
“哦,让他进来吧。”
这个时候刚下早朝,田尔耕过来干什么?栗清的心里打起了鼓。
“微臣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叩见陛下。”
“起来吧,见朕有什么事情?”
“回陛下,贵州水西宣慰司锦衣卫密探来报,三日前,水西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私下发表反抗朝廷的言论,已经聚集笼络了一批部将,锦衣卫密探恐有大事发生,便传来了600里加急密报!”
贵州水西宣慰司的叔父安邦彦?栗清想了想,对了,这人后来和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一起起兵作乱,史称“奢安之乱”,让大明的西南动荡了将近十来年,一直到崇祯二年才解决掉。不仅如此,奢安之乱,又给后来云南的沙普之乱膨胀提供了机会。
“奢安之乱”和后来的“沙普之乱”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
想到此处,栗清赶紧站了起来,看着刘若愚,“传旨,让在京营的秦良玉将军立刻整军回四川成都,带足粮草,沿途急行军。令赵率教集合麾下大军,调李定国的火器营暂去赵率教帐下听令,让李定国带足够的手雷。大军集合完毕后立即出发四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