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的手法。
不一会儿,茶叶散发出茶的香气。
就在红英分茶的时候,方家婶子连忙说道,“乡君,我看小翠儿好像饿了,我先带她下去吃点东西。”
说着,抱走了小翠儿。
红英给老秀才和明珠倒好茶之后,也走到了门口。
堂屋中,只有明珠和老秀才两个人,无端的,老秀才有些不自在。
论年龄,一老一幼;论身份,一个是君,一个是民……画面有点不自然!
明珠天生尊贵,即便年龄小也不容忽视,但却不会给老秀才压迫感。
只是,两人不熟,又碍于身份,老秀才很拘谨。
“夫子请!”
见老秀才不自在,明珠主动开口。
“乡君也请!”
明珠端起茶碗,吹了吹,喝两口。
粗茶,味道不太好,但也没有难以下咽。
“上坡村算是大村,夫子日后可有什么打算?”
“学生打算两年后,将学堂交给长子打理。”
老秀才五十多了,想退休的心能理解。
明珠开口道,“去年,上坡村种了不少万牲草,也养了不少猪,秋收后各村学堂的学子增多。
现在各村的条件比往年好些了,可供应一个孩子念七八年书,直到考上秀才,还是很吃力的。
在这种条件下,夫子可有想过学堂的未来?”
老秀才沉默了。
想当年,他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家里几乎被他拖垮了。
起初,他有想过放弃,可念了几年书,他干不了农活,也不会种植。
考了三四次都不中,他崩溃过,彷徨过,但考秀才是全家的希望,也是他的目标……
所幸,第七次终于成功。
家里的田地免税,他也开始收学生,偶尔接书肆的一些活计,日子也还过得去。
只是,他不再奢望举人,将希望寄托给大儿子,可儿子考了几次不中,他虽有遗憾,却不在强求。
因为,他也经历过,所以懂得儿子的艰难。
“仓禀实而知礼节,没有银子支撑,天才亦会被淹没在时光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