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虏英雄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六回:回回炮(4/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载可能是《元史亦思马因传》。传云:&34;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34;。当时指挥攻打襄樊的元军将领之一的阿里海牙传里的记载也大致相同。《元史阿里海牙传》云:&34;阿里海牙,畏吾儿人也&34;。至元&34;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其将复闭内城守&34;。&34;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34;。&34;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34;。康宁在《古代战争中的攻防术》一书中,采用了《元史亦思马因传》中的说法。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发射的是巨石,重150斤,落地时砸深7尺。而不可能是爆炸的火药炮弹

    &34;回回炮&34;是发石机的说法,在史书《续资治通鉴》和现代一些史学家的著作中都讲得很明确。《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第501页载:&34;咸淳八年&34;,&34;元刘整筑新门于鹿门山,使千户隋世昌总其役。樊城出兵来争,整授军二百,令世昌立炮帘于樊城拦马墙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达旦而炮帘立&34;。&34;未几,阿尔哈雅以回回新炮进攻&34;,破之。遂&34;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34;。

    元初,有两位非常有名的穆斯林造炮专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和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他们发明的回回炮成为蒙古人的攻城利器,从来为蒙古入侵中原统一中国的行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为发展蒙元的兵器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这两位高超的造炮专家,因此受到元世祖的格外赏识和鼓励,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元政府很高的奖赏和荣誉。

    阿老瓦丁于至元十五年(1278)被授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十七年(1280)入朝觐见,得赐钞5000贯。十八年(1281),奉命率散居各郡的回回炮手俱赴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