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战争胜负的因素错综复杂,非单一一个回回炮所能左右。襄阳城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人早晚都会打过来,赵宋王朝奸臣当道,贪污腐败,明知襄阳城至关重要,却十几年来不闻不问,没有一点补充救援,只知道在临安城夜夜歌舞萧歌,醉生梦死,哪里还记得襄阳城军民的死活。
郭破虏想到父亲郭靖与母亲黄蓉谈话间,对赵宋王朝深恶痛绝,只是难以割舍襄阳城军民,不忍中原江山落入蒙古人之手,这才勉力坚持,话语间早已做好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附回回炮在襄阳之战的作用和回回炮真正的制造者:
十三世纪,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长达六年(公元1267--1273年)之久的宋元襄樊之战。在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元军使用&34;回回炮&34;先后攻打樊城、襄阳城。
至于回回炮,有人认为是&34;火炮&34;;有人则认为是当时一种较为先进的&34;发石机&34;,发射的是巨石,而不是&34;火炮&34;,发射的也不是碎铜、破铁、沙石之类的东西,更不是发射的可以爆炸的炮弹。
&34;回回炮&34;的主要制作者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这两个人都是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回回人(伊斯兰教),因此炮名叫西域炮、回回炮,又因首先在攻打襄阳、樊城时使用,又名襄阳炮。由于它的发射威力大,所以,又叫巨石炮。
至于《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的&34;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指挥最优秀的工匠制作回回炮,其中有些是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可以投射三百磅重石头的西方机器&34;的说法,与&34;回回炮&34;主要制作者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的说法并不相矛盾。因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是回回炮手的总管和头领,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可能是回回炮的具体制作的指挥者。
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在《元史》里都有传。说(蒙)元军攻打樊城、襄阳时使用的&34;回回炮&34;是发石机的最原始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