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0章 第230章(2/9)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讲解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大家胡猜一番,说谁的都有,陆樵野便道:“刘步蟾。”

    讲解老师对陆樵野投来赞许的眼神:“不错,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广阔,刘步蟾是清末的一位海军将领……”

    这么介绍着,讲解老师提起清政府派送幼童前往美国留学的历史:“那是1872年,当时清政府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大概三十多人,前往美国留学,有二十几位幼童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可惜的是,朝廷担心他们全盘西化,慈禧颁旨将留学生尽数召回。不过好在,也有几位留学生坚持完成了学业,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

    说着,大屏幕显示了一张充满沧桑感的黑白合影,以及几张单人照,照片都是清朝末年穿着西装的照片,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讲解老师给大家介绍:“第一批留美学生中,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詹天佑,大家在课本上学到过,他建造了京张铁路,是我们完全自主造的第一条铁路。蔡绍基则是北洋大学校长,在教育上贡献突出……大家看这一张照片,刘家照、陆永泉、梁敦彦都在清朝为官,其中陆永泉曾经领衔出使西方,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

    提到这里,她重点介绍道:“同学们,当时陆永泉先生对西方的观察,超越了他的时代,以至于他曾经留下名言——”

    陆樵野听着,专注地望着大屏幕上的照片,这张照片他自然很熟悉,在他们家就有原片,细心地裱了一层,放在玻璃相框里,仔细珍藏着。

    讲解老师按了遥控器,屏幕上显示了龙飞凤舞的行书,字迹太潦草,在场都是小学生,大部分不认识。

    旁边一个戴红发卡的小女孩试图认出来,但看了半天没明白。

    陆樵野看她很认真的样子,便低声给她解释道:“这一行字是百年之后人间自有芳菲。”

    红发卡小女孩好奇地看他:“你怎么认出来的,这字根本认不清。”

    陆樵野便小声说:“因为这是我祖爷爷说的话。”

    讲解老师听到了小朋友的嘀咕,笑了笑,没理会,之后大致介绍了陆永泉的生平。

    接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