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回忆了片刻,开口说道:
“5年吧?第一次的超越是从芯片和光刻机开始的,后面到发动机、大飞机、电池还有一大堆的衍生技术,一下子就全都赶上来了。”
“以前我还不知道呢,觉得怎么突然间好像就跟开了挂一样,前段时间保密等级提高了才知道,就是叶工干的。”
“哎,你算不算是历史上的某个bug啊?就跟霍去病啊卫青啊之类的一样,你不会也”
话说到这里,林零呸呸两声说到:
“晦气晦气,不算不算。”
叶舟好笑地看着她的动作,开口说道:
“你把我想的太厉害了,实际上,这种反超根本就不是从最近才开始的,甚至都不是从这个世纪开始的,从上个世纪、从我们立国之初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为今天的这一刻做准备。”
“别的不说,就说惯性约束聚变这件事情,你们都知道惯性约束聚变的原理跟氢弹爆炸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也应该知道当初于敏院士为今天这个局面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想想他们那个时候,三四十岁的黄金年龄,抛妻弃子,到大荒漠里面的不毛之地去坐着没办法跟任何人分享讨论的绝密项目,甚至连写给家里的信都只能用假名。”
“当时我们没有粒子加速器,没办法筛选聚变材料,那一代的研究员愣是用手摇计算器、用算盘、甚至是用笔算来推导聚变路线方程。”
“更不用说自然环境了,干旱、缺水、荒凉、偏僻我们现在在昆仑山建一个六鼻基地,连研究员日常要抽的香烟都得采购上百个不同的牌子,他们那时候呢?”
“估计他们那时候一年到头吃的菜,都没有我们现在的研究员一顿吃的种类多。”
“就是那种情况下,他们做出了原子弹、做出了氢弹,后来又在全面禁核条约之前完成了核弹小型化方案。”
“如果没有他们的这些贡献,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很可能都会被锁死在60年代的水平,真是那样的话,还妄想搞什么惯性约束核聚变?”
“也就只能捡捡人家吃剩的骨头,像korean那样,做点实验级别的托卡马克聊以自慰罢了。”
“不说核聚变这个事情,你们知道我们的电池技术研究最早起源在哪一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