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所以你想说的是,这个神光四号装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聚变反应堆,而是一个用于验证和实验的‘原型堆’?”
“是的,就是这么回事。但这仍然是重大的突破,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在这个领域,我们跟华夏的差距已经开始快速地拉开了。”
“根据实验室的反馈,如果我们的装置想要实现聚变反应自持,起码还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听到这里,奥尔多叹了口气说道:
“科技的发展就是这样的,谁知道别人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两个天才,从而导致爆炸性的突破----在bci技术应用之后,他们的突破会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现在我想问问,从你们的专业角度来看,让你们觉得稳态放电不能实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研究员把自己手里的材料递给奥尔多,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标注了一大堆的内容,显得极为杂乱,但好在字体虽然潦草,却依然能够分辨。
“我们分析了好几个缺陷,包括偏滤器性能达不到预期,比如第一壁所使用的新材料没有经过严谨验证等等。”
“但是,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聚变靶丸外包烧蚀层材料落后。”
“从参数上看,他们所使用的还是传统的hdc-w-ch烧蚀涂层,这种涂层虽然能保证烧蚀过程中各层涂层的均匀燃烧,但是在加速烧蚀阶段,它的表现很不稳定。”
“主要原因是烧蚀过程中等离子体膨胀曲线不一致,所以靶丸黑腔中的x光辐射场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波动,整个烧蚀层的烧蚀进度都会受影响。”
“这个问题不是通过加大激光功率和靶丸强度就能够解决的,事实上,我们曾经也探索了很久,最终确定采用单质硅材料制作靶丸烧蚀层球壳,才最终得到了解决。”
“现在,烧蚀层材料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机密信息之一,我们认为,如果他们仍然使用参数上所写明的烧蚀层材料,稳态放电有可能实现,但几率很小。”
奥尔多点了点头,回答道:
“好,情况我基本已经清楚了。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也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们领先得并不算太多,我们还有机会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