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条件反射还是不难的。来,你继续,现在你有三根手指已经碰到苹果了,能感受到电流吗?握紧一些,电流频率应该会加快。”
朱轩点了点头,回答道:
“能感觉到,我现在应该五根手指都碰到了,之前预埋的五个点位都有电刺激反馈。中指、拇指、食指反馈区频率最高,应该是跟受力逻辑一致的。”
“那就没问题了。现在把苹果举起来,手臂压力刺激区有反应吗?”
“有反应,但是很刺激很强啊,这根本就不是苹果的重量吧?”
听到朱轩的话,楚雅和陈力对视一眼,脸上同时流露出欣喜的神色。
这当然不是苹果,现在机械手臂上握着的,是陈力专门从健身房找来的哑铃的球形端。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验证机械手臂上的fma电刺激反馈系统的真实作用。
从现在的结果看来,像朱轩这样经过训练的使用者,是完全可以在不借助视觉和触觉反馈的情况下,通过预埋在身体其他有感知部位的电极刺激来判断自己所抓握物体的基本情况的。
如果经过长期训练,对这些电刺激形成一套完善的思维处理逻辑,使用者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机械手臂来判断物体形状,这将给他们的技术带来飞跃性的改变。
当然,这样的训练必然是艰苦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打碎人类对肢体控制的固有思维逻辑,然后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基于机械的思维逻辑,这甚至要比从婴儿阶段开始学习要更加困难。
不过,对于他们的用户来说,这点困难,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想到这里,陈力开口解释道:
“这确实不是苹果,这是一个哑铃。朱啊,你学的很快嘛,这么看起来咱们这套系统基本上还是可用的,来,把哑铃放下,我们接着测别的。”
“陈哥,我都在这椅子上坐了大半个月了,学的能不快吗?等等,你塞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到我手上?”
“这重量,这形状我怎么感觉是圆柱形的?各个手指间的压力都差不多,你等等,我换只手摸一下。”
一边说着,朱轩一边移动了另一只机械手臂,缓缓靠近他已经被抓握住的物体后,开始用一只手指去试探物体的形状。
这是一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