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歼10E(3/3)
研究是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进行的,1945年便设计过一种变后掠翼飞机,那是一种在地面调试后掠角的试验机,并没有上天。
二战后期德国还设计出一种垂直起飞截击机Ba349,Ba 349 的第一架原型机于 1944 年 10 月4 日制造完成。其后进行了数次无动力拖曳试验及无人发射试验。1945 年 2 月 25 日,Ba 349 进行载有假人模型的垂直发射,试验结果十分成功,飞行员和发动机都安全地降落地面。
当然这种垂直起飞战斗机后来并没有服役。
而在五十年代,M国康维尔公司也搞了一种XFV-1垂直起降技术验证机,同时洛马公司也有类似项目。
同样的五十年代,M国贝尔飞机公司接受NACA的计划,设计X-5变后掠研究机,并于1951年首飞,几乎同时,美国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XF10F-1变后掠翼飞机,并于1952年首飞。
所以从发展历史来看,变后掠翼技术确实是和垂直起降技术一起发展起来的。
变后掠翼飞机在结构上和使用上都是切实可行的,能较大的改善飞机的高低速性能。而垂直起降战斗机,可以解决没有跑道的问题。
在1967年时格鲁门公司向海军正式提出F14变后掠翼飞机方案,就得到M国海军青睐,1970年底这种性能优异的第三代战斗机就首飞了,它广泛装备于M国海军。
而英国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也在七十年代服役。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鹞式战斗机勉强获得成功,实际上它的战斗力也比较差。
而F35B战斗机则还在试飞测试当中,未来还存在变数。
当黎天院士把这些说完以后,会场上静得连落下一根针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