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一直认为,要不是她父亲拿了方运家的钱去赌,方运的父母也不至于去外地奔波以至于遭遇妖兽,她一直觉得自己欠方运的。
为了赎罪,杨玉环给自己身上加了一层又一层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感情世龗界一片空白。
现在方运终于考上童生,而且是双甲案首,她心里的重担终于去了大半。
她今天本来高高兴兴和亲戚一起准备宴席,等着方运从文会上回来,可随着媒婆的到来,她的好心情全部消失。
杨玉环害怕了。
她以前不曾怕过,因为她内心有坚定目标,可现在完成了目标,心里就好像空了。
她发觉,现在自己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方运,可那些媒婆和那些大户人家似乎要抢走她的方运。
就在她最担心的时候,方运回来了,而且当众求婚。
杨玉环终于知龗道,没有人能夺走方运。
杨玉环情不自禁甜甜地笑起来,然后伸手摸了摸脸,羞的滚烫。
“小运他,真的不一样了。”杨玉环心里想着,原本空荡荡的心里慢慢充实起来,脸也越来越红。
以前,杨玉环的目标是让方运长大成人,而现在,她的目标是当好方运的妻子。
方运睁开眼,看到杨玉环那娇羞的笑脸,如月光下盛开的桃花,简直是仙女下凡,不由得心动。
杨玉环没想到方运突然睁开眼,又惊又羞,下意识要逃跑。
方运却伸手抓住她的手腕,轻声说:“我装醉的,就想找机会跟你说说话。”
杨玉环满面羞红,往日姐姐般的样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低着头,轻嗯一声,任由方运握着。
“我的外衣里有一百两银票,是苏举人送的,你拿着放好。从今以后,你不要再给别人做工,也不准做粗活累活,听到了吗?”
“可是……”
“没什么可是,你为这个家劳累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以后,这个家我,他已经把你中双甲的事情传给大源府的方家,大源府的方家一定会给你一份厚礼。”
方运点点头。方姓人在各地开枝散叶,有的衰落,有的崛起,大源府方家是最兴旺的那一支,已经是名门。
方运在族谱上跟大源府方家是九代以内的亲戚,而且有了文位,大源府方家一定会送贺礼。
若是家贫,大源府方家还会出钱资助。
同族相助是常态,嫡系和旁系相争也是常态,利益使然。
对于大源府方家来说,方运连旁系都说不上,所以根本不会卷入任何争斗,不过是现在接受同姓的相助,以后若有机会再反帮其他同族。
方运道:“县试、府试、州试和京试分别在春夏秋冬开考,三个月后我会参加府试考秀才。”
“你不再温习一年吗?科举虽然年年开,但一般人考中后都要学习两三年再继续考。你不会是争了双甲,想争那‘同年’吧?”杨玉环好奇地问。
所谓同年就是在一年内连续考中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这和“圣前”“双甲”“三元”一样,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不过很多人试过,可从来没有一人成功,属于不曾被摘下的科举王冠。
“我倒是没这么想。普通的童生要在县文院学习,我是案首,有资格直接去府文院学习,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不能放弃。既然要去府文院学习,当然要顺便参加今年夏天的府试。只不过柳家在大源府势大,不解决这个隐患,我不能贸然去大源府。”
就在此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外,方运看到一个熟人走下车。
秀才方雨生,昨日来过,是县文院的讲郎,相当于教师,虽无品级但领俸禄,而且可以参加科举。
大门敞开,方雨生下车后先向方运点了一下头,然后恭敬地低下头,等在马车门口。
一位年约四十的大汉走了下来,这人高大健壮,面容严肃,眼睛大的有些比例失调,但也因此显得极为有神。
这人的脚步极为沉重,脚落地时踩起大片尘土。
这人穿的不是书生式的衣袍,而已长靴短打,异常干练,很像是军人。
方运隐约猜到这人的身份,立刻和杨玉环一起起身,一边走一边拱手道:“侄儿不知伯父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伯父见谅。”
“你见过我?”那人的声音极为洪亮,屋上的瓦片震得直抖。
“不曾见过,但江州除了方守业‘方大眼’,谁还能有这等风采。”方运笑道。
方守业大龗笑一声,问:“你是写《春晓》和《岁暮》的方运?”
“是。”
“你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方运?”
“也是侄儿。”方运道。
方守业仔细打量了一眼方运,道:“好文采。可惜太瘦了,以后要多吃肉,男人不吃肉怎么行。雨生,你们俩把东西搬进来。”说完,和方运一同进屋。
方守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坐在长凳上大马金刀,可就是这样一个粗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