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不懂这个。不过齐州书院的学生们多,咱们卖的猪杂又不贵,肯定有人愿意花钱来吃一碗。”提到这儿,钱氏忍不住叹气:“当初卖早餐时,就不少齐州书院的过来吃。还说咱们做的味道好,他们书院的人都知道。要不是刘家那小子,何至如此……”
“娘,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咱就别惦记着了。我看猪杂卖的好,的确得多备些了。一会儿咱把小吃车送到大姐那儿,就去买点儿材料回去吧。”
天气冷放在外面冻一下就能保存很久,要是天热了,可不成。
阮伊人不是头一回和钱氏来这边的集市,和书院外的那条‘学生街’不同。东市这边,多是卖菜卖肉的,还有不少卖日用品的摊位。一眼望过去,像极了前世她参与过的农村赶集。
钱氏径自朝家猪头肉走过去,口中喊着:“刘大哥。”
男人看起来四五十岁模样,身材中等,十分壮硕。脸上虽有皱纹丘壑,看着精神非常好,不像老人家,倒像是个年轻人。
他一听到熟悉的声音,就抬起头,对钱氏笑了下。“秦家婶子,怎么有空过来。”
前些日子钱氏从这儿买了些猪下水,他可是记忆深刻。
“正好有空,就买买点儿东西。我让你给我留的猪下水,你可准备好了?”
刘大哥一拍脑袋,“你不说我都给忘了。猪下水也不是每天有,我得去给你问问。”
一头猪只有那么些猪下水,但屠户又不是每天杀猪,这东西要是猛不丁的想要,还真得好好找一找。
阮伊人和钱氏就站在肉摊前等着,看刘大哥和其他几家肉贩闲聊,不一会儿就提了个木桶回来。
“都在这儿了。”
里面乱七八糟一堆,闻着腥臭,看着也不大好吃。
这些猪下水若卖不掉,不少人都要拿去直接倒掉的。或是喂猪,或是给狗吃都成,但人吃可没几个。
“桶我先拿回去,洗涮干净再给你拿回来。”钱氏说着,就去拿钱袋。
“不用不用,都是要扔的东西,还给钱做什么。”刘大哥一手拦住她给钱的动作,还悄悄说:“听说陈家招短工呢,你可叫你家秦升去看看。”
阮伊人先是一愣,旋即就明白过来了。
刘大哥既然与钱氏熟识,肯定知道秦秀才受伤的事儿。又见钱氏居然要那些没人吃的猪下水,肯定以为秦家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好。
“哎?”钱氏呼哧一声笑了:“瞎想什么呢,我家还没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哪能不给钱。”
刘大哥脸一红,也有些不好意思:“那……是我误会了。不过,你要这猪下水做什么?”
“我儿媳妇儿想了个赚钱的法子,把这些猪下水做熟了拿去卖,倒也能赚点儿小钱儿。”
刘大哥恍然大悟,但也并未问什么。
“你也知道猪下水不值钱,有时白给都没人要。你既要了,这一桶就按五文钱如何?”
五文钱?阮伊人差点跳起来,五文钱能买到什么?
钱氏瞥了他一眼,从钱袋里抓了五十文:“我也不坑你,这是定钱。你每日杀猪后都给我留着,要是没有,就帮我从别家买。不过有一点啊,我只要新鲜的。”
各个朝代的物价不同,可阮伊人也想过这些猪下水竟这样便宜。
她所在的这个朝代并不在历史的记载上,她姑且把这当做异世。
虽然历史不同,但有些轨迹又有些惊人的相似。如华夏历史上有名气的诗人,在这里也有同名同姓的。就好像是什么平行时空理论,实在神奇。
看人们穿着似明朝时,但风俗有与唐宋有些关联。
唐人爱吃羊肉,故而羊肉价贵,市面上流通的羊肉做法也多种多种。到了宋代,开始大范围豢养肉猪。甚至有人云,南地与北地养的猪只味道也不同。
据说因北地寒冷,猪肉需要大量脂肪,肉质鲜美。不过阮伊人在念书的时候,倒是听老师讲过一些历史小故事。仿佛提到过,那时宋人养猪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也诞生了不少做猪肉的办法。这其中,阉割公猪也成了一种营生。
阉割后的公猪,长势减缓,味道却更为鲜美,也因此流入富人的餐桌。从此以后,猪肉才由过去的难等大雅之堂,成了非常适合烹饪的菜肴。
虽然不知真假,但阮伊人倒是觉得这个野史小故事颇有几分道理。
如今养猪的办法粗糙,喂得不过是些泔水米糠。普通人家的泔水哪有的油水,自家尚且不够吃,猪肉的品质也没办法保证。因而,农村人家养猪,都是给自家杀了吃肉。屠户要用的猪,则从专门养殖的农户手中购得。
又因越国强盛,不仅重水利,兴农业,在军事上也很强大。虽然每年都有外族人前来边关滋扰,但也未见大的战役。
因气候好,草木丰沛,畜牧业发达。越国之前牛支贵重,不许随意宰杀。要想吃到牛肉,需要等到耕牛年老,或者运气好能吃到意外死亡的牛。而在越国时期,牛羊养殖已成了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