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佳妻临门,夫君你别靠太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烧水煮肉(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因家里的猪小肠不够用,还特意让铁锤家给留了些。

    这会儿他们做腊肠,铁锤他娘跟来帮忙,也在一旁跟着学。

    猪肉以肥瘦一比二剁碎,加入盐与酒腌渍。因要做辣味和普通口味,所以在调制猪肉时,配料也有所不同。一种要加入辣椒粉与胡椒粉,另一种则需要加入糖与酱油。

    血肠做好的时候,猪肉已经腌渍入味,这时进行灌肠。

    灌好的香肠要用竹签轻轻扎破肠衣,把多余的水和空气流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一周左右。

    最后,再将晾去水分的香肠挂在密封环境内熏制一天。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让时间酿造出最合适的风味。

    另一口缸里,则是顺便做的腊排骨。在肉食难寻的农家,一顿腊肉,已是最难得的美味。

    想到腊排骨的滋味,阮伊人总要怀念下腊排骨锅,以及和排骨同煮到软糯的土豆蔬菜。

    做饭的事儿交给钱氏,阮伊人要迅速将猪下水处理了。

    如今吃下水,不过是白水煮。不仅味道普通,甚至有种难闻的气味。若非是家里揭不开锅,鲜少有人会吃这些。

    可于阮伊人而言,下水最适合做卤菜。

    一口大锅,里面注入熬好的卤水。将猪肝、猪肺、猪心、大肠,猪尾巴,猪耳朵丢进去慢慢煮入味,这绝对是一道耗时费工的烹饪方式,但最后得到的却是美味。

    家中不缺香料,盖因山间有不少就生了不少。

    因钱氏喜欢烹饪,铁锤上山打猎时,也会带回来些。

    是以,秦家的腊肉在整个下洼村都极为有名气。

    可要复制,却不大容易。一来农户以填饱肚子为准,哪管滋味如何。二来这需要各种香料盐巴的,又是个费事的活计,普通农家可不舍得。

    秦升为人朴实,做事勤恳,又不擅饮酒,倒也没什么酒肉朋友。偶尔家中招待一回,回头都要给人传出去,说秦家菜好吃,就是费盐费油。

    没几回,村里就有谣传说秦家不懂节省,迟早要把日子过废。

    可一晃多年过去了,秦家的日子虽没大富大贵,也送了两个女儿出嫁,小儿子念书,就连家中的小女儿也养得乖巧可爱。

    日子过的是自己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活法儿。

    如钱氏嗤之以鼻的话:“我家乐意,你还就管不着。”

    阮伊人正用大锅煮卤味,蒸腾的热气将香味散发的更远。

    秦家左右没有什么邻居,倒也不至于让这香味勾的人吃不下饭。

    那边,钱氏已经将猪肉下锅。

    不过是白水加了葱姜等去腥的料头来煮,最后要蘸了酱油与蒜泥吃。

    另一锅则蒸了一锅的玉米窝窝头,管饱管够。

    铁锤的娘李氏也跟着忙和,间或学些做菜的手法。

    秦二姐在秦家吃了这么多年的饭菜,李氏手艺不行,人嫁过去后就清减了不少。李氏这才让秦二姐偶尔回家中来,为此还经常往秦家送些礼物。

    如这样好的婆婆可不多见,钱氏当初正也是看上马家这一点。

    而李氏看上秦二姐,也正因为秦家的家风。不说吴氏,就说秦升这一家子,拿出去哪个不让人称赞的。

    村里有人骂秦二姐,说她是个不下蛋的母鸡。李氏虽心里也着急,但遇着有人当面骂,她肯定要给顶回去。自家的事儿关起门说行,别人也不准。

    这护犊子的性格,倒是很合秦家人的脾气。

    “原来还要加酒。”李氏又学会了。

    钱氏搅动着锅中的肉块,用笊篱将浮沫打去,给她讲。

    “要冷水下肉,先焯一遍,之后再烧水煮肉。”

    李氏跟着笑:“我家做熟就行了,可没这么多讲究。我得把这本事学会了,回头给黎儿做着吃。”

    秦二姐闺名秦黎,以前叫二妮儿。不过李氏喜欢叫她名字,说是像个有文化的人儿。

    的确,秦升给孩子们起名字,可是花了钱,请了位教书的先生给起的。

    秦大姐叫秦璐,秦二姐叫秦黎,秦小妹目前还没起名字。

    光看铁锤的名字,就知道这村里人有多不讲究。秦家孩子们的名字,那可是独一份。自然,也有人说他家穷讲究。

    阮伊人听着长辈闲聊,将已经洗净过水的猪下水整齐码放在锅中,再浇水入卤汁,这才敲了敲背脊。

    昨夜,她还在空间里学着辨别香料,觉也没睡好。

    阮伊人进屋时,秦靖正拄着拐在地上缓慢走动。

    因有空间内的药材,加以秦靖偷偷弄来的药方,恢复的可真是快。

    阮伊人偶尔进城,还要偷偷买只老母鸡来,宰杀后给秦靖煲汤喝。

    结果短短一月的时间,就将秦靖给养胖了。他皮肤本就白皙,这会儿更是透着莹润的光泽,看着可一点都不像是个农家的小子。

    连钱氏也私下里和秦升欣慰的感慨,说替秦靖娶的这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