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来呢,李仲文当年奔袭潼关,截断长安陏军的退路,自以为功高,却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这些年来,他郁郁寡欢,早就希望靠上一棵大树,一鸣惊人了;二来,此次领兵前方的裴寂与李仲文的父亲、前朝真乡郡公李衍有旧,借战事关照世侄,凭军功提升官爵,这也是人之常情;第三,李仲文在前朝时曾供职并州,虽是县丞小吏,但也颇识地方风俗,裴寂向朝廷建议,征召此人到帐前效力,也在情理之中。”
“哎,”李三娘听罢,叹息一声,说道,“朝中之事,盘根错节,如此复杂,着实令人伤神!不过,这个李仲文的确是个不甘落寞之人。”
“夫人,何有此言?”
李三娘莞尔一笑,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迟疑片刻,似有所忆,然后拉着柴绍的手,说道:“夫君,咱们边走边聊吧,那还是义军齐聚终南山时候的事儿了…”
园中星光满地,夜虫低吟,晚风悠悠,花木娑娑,夫妻俩沿着石板小径携手前行,李三娘这才打开话闸儿,说道:“当年为长安陏军阴世师所逼,我在终南山召集义军,保卫庄园,反抗鹰犬,策应你们在晋阳起事。”
“嗯,峥嵘岁月,现在回想,尤在眼前啊。”
“是啊,倡义之初,敌强我弱,举步维艰,”李三娘点点头,接着说道,“我让马三宝他们分成数路,从南梦溪出发,联络终南山的其他义军,有的闻讯即来,有的逡巡观望,有的嗤之以鼻,那李仲文却是雄心勃勃,反而要我带领人马投到他的麾下,准备迎接关外的瓦岗军,入主长安。”
“后来,瓦岗军在洛阳城下败没了,李仲文也被武功城中的陏军击败,”柴绍接过话来,扭头看着妻子,说道,“他走投无路了,才投到咱们李唐的旗下。”
“嗯,”李三娘轻轻点头,一挽发髻,说道:“我总感觉这李仲文与何潘仁、向善志等义军首领不太一样--心气甚高,难居人下!”
柴绍听闻,哼了个鼻音,似在冷笑,说道:“好嘛,此番征战晋阳,效命于裴寂,李仲文到底有多大本事,咱们拭目以待,但愿他是国家栋梁之才,而非志大才疏之辈!”
夫妻俩边走边聊,滔滔不绝,不经意间,府外已传来了子时的钟声。
……
第二日清晨,霞光四射,云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