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五四章 密信(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第五五四章密信

    浏览完信的内容,何守信抬头看向了万寿祺。

    这封信,从字里行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密语,也并未无藏头诗的迹象,那么,既然是密信,自然另有玄机。

    何守信年纪虽轻,却是镖师出身,对于这方面的各种花样机巧,他自然再清楚不过,既然表面看不出什么名堂来,那么十有八九,此信的奥秘在于秘写药水了。

    这个时代的秘写药水,倒是并没有什么稀罕的,何守信是这方面的行家,不外乎就是用米汤、白醋等来书写密语。

    不过,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药水,使字迹显形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要问清楚了。

    其中,用米汤书写的密信最为常见,字迹干后了无痕迹,收信人则需将信纸浸入紫菜或海带汤中,才能显出蓝色的字迹来。

    而使用白醋的话,就要稍稍麻烦一些了。

    首先,信纸不能是纯白色的,那种略微泛黄带有碎金花纹点缀的最好,写信者更是必须事先在白醋中投入数枚锈铁钉,待铁锈溶掉后再蘸水书写,而收信人只需在信纸上喷上普通的茶水,即可见到蓝墨色的字迹了。

    另外,在南方地一些地区,还有人用杨梅果实浸出的汁液书写的,收信人只需将信纸浸入皂荚水中,亦可见蓝色字迹。

    何守信甚至还听说过,生活在草原地带的蒙古人,还经常用牛奶书写密信,收信人只要用火烘一下信纸,便可出现黄褐色的字迹……

    万寿祺明白何守信的意思,当即看了一眼顾炎武。

    顾炎武心领神会,当即端起了一杯茶,浅酌一口后轻轻喷于信笺之上,转眼间,在那一行行字句的夹缝空白处,蓝色的字迹便立刻显示出来了……

    蓝色的小楷字密密麻麻,连信笺的反面空白处都有。

    “万先生,太感谢了!”

    何守信仔细看了一遍,抬头对万寿祺笑道,“这可是一份大礼呀!”

    说着,他将信笺递给了顾炎武,顾炎武接过密信,也仔细看起了内容。

    密信的第一部分,是目前扬州城里的情况。

    一是城内眼下人心不稳,王略说,他目前已经联络了一批有力的本地“乡贤”,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财产,已经控制了城内一部分本地军队和壮丁队,将重要的衙署、仓库都保护起来了。

    只是,城中的乱兵实在太多,他们无法控制全城,只能堪堪在东门和南门一带维持局面,希望王师趁夜进城,尽快恢复城内秩序,以免发生大规模的骚乱。

    他还特别提到,看情形,马进宝的烧城计划已经箭在弦上,随着城中秩序崩坏,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纵火,后果不堪设想。

    “看样子,事态很严重……”

    顾炎武看完信件便意识到,城里的情况已经相当紧急了。

    说着,他将信笺递给静静守在一旁的杨远,又低声和万寿祺聊了起来。

    而此时,观察哨也传来消息,城里隐隐约约有火光,似乎有地方失火。

    顾炎武顿时面有忧色,万一扬州城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城中仅存的余粮会全部被毁,这全城数万百姓也会流离失所,到那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就是好几万无衣无食、失去居所的难民。

    这样的话,即使攻下了扬州城,受困于这样的救济压力,恐怕也只能带着难民撤出这片废墟,甚至后退到长江边了。

    在顾炎武看来,这样的局面,对于王师来说便形同败绩了。

    第二部分是关于城内的守军情况的,王略指出,马进宝的本标营和浙兵主要集中在西门和北门附近,如果他们放火,主要将从这两个方向出逃。

    另外,有传言说,马进宝和部分重要官员已经逃离扬州……

    “果然让他跑了?”

    正看着信的杨远略为有些失望。

    “跑了就跑了吧,”

    何守信无奈地说道,“我们这么点人,能趁乱控制不起火就不错了,这厮真要没跑,难度就更大了。”

    此时的他,已经在暗暗盘算行动方案了。

    信里特别说明,城中准备“反正”的各路人马都已经约定暗号,左胳膊上绑白布条子为记号,衙署、仓库、城楼等已经被控制的重要建筑物则悬双灯为号,希望大军进城的时候注意识别。

    杨远继续看下面的内容,是关于鞑子的囤粮情况的,秘信里提到,扬州城中原有的存粮,大多都已经运往仪真,城内的几处粮仓,大多已是空仓。

    “咱们去搞一下仪真怎么样?”

    杨远看完信,抬头建议道,“要不然,粮食不够哇。”

    “我们还是先解决眼前的事情吧。”

    何守信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急袭仪真,确实是个好主意,如果情报属实,只要动作够快,还是很有希望将大批粮食夺回来的。

    然而,眼下扬州的情况显然更紧急,他们这点人,暂时已无力他顾,这件事,只能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