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会转身投入锦衣卫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是那时的锦衣卫沉寂已久,不受重用,在东厂与禁军风生水起的衬托之下,几乎算个没什么前途的去处,宣平侯虽不悦,却也不去管他。
没想不到一年,锦衣卫便隐有崛起之势,而霍显那时与司礼监掌印太监赵庸来往频频,有人曾听闻,他私下称赵庸一声“义父”。
很快,昭狱复用,酷刑重启,霍显这个名字迅速传遍朝野,令人谈之色变。
与此同时,霍显也被宣平侯逐出宗谱,从此自立门户,时人口中说的“霍家”并非是宣平侯府那个霍家,而是镇抚使霍家。
-
马蹄惊起,姬玉瑶在那稍纵即逝的一眼里品不出任何情绪,甚至不确定他是不是在看她。
但她对那双眼睛记忆尤深。
人们提起霍显,极少会提及他那副分外漂亮的皮囊,想来也没人有那个闲情逸致去欣赏他。
可凡是见过这张脸,大抵是很难忘记。
这副皮囊太精致了,活像是一幅用丹青勾勒的绮丽密图,尤其是那双眼,像是镶在图里的宝石,让他这张脸几近显得秾艳,但又不同于女子的妖冶,更多是棱角分明的冷峻,尤其是唇角轻扯的那一下,还透出几分凉薄。
他携烈烈之风而来,勒马于囚车之前,高居马背打量着这个阶下囚,眼神里透着狂傲的玩味。
许鹤苍老的双眸与眼前这个年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皮包骨的手背青筋暴起,愤怒的目光里夹带着一丝旁人看不透的惋惜。
对,是惋惜。
他是显祯年间被封的太子太傅,当年与楼盼春同朝为官,他二人一文一武,却相聊甚欢,一度将对方引为知己。
楼盼春性子倨傲,狂放不羁,于是也收了个跟他一样鬼脾气的徒弟,那时霍显才七八岁大,楼盼春就把他当宝贝疙瘩,说他资质奇佳,来日定能接替他守卫大周河山。
后来楼盼春成天秀他这徒弟,二人对酌时他也时常将霍显带在身边。他不许霍显喝酒,却很坏地要他斟酒,偏要将人惹恼,还要他憋着不许发作。
许鹤因此与霍显几番接触,嘴上虽不说,心里也对这个少年暗含过期待。
后逢东宫兵变,楼盼春奉旨平反时深陷火海,烧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