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说遗诏是假的,谁又敢说遗诏是真的?
他摇了摇头,用有些老花的眼睛看了太后一眼,静静地看了太后一眼,心里叹息着,范闲为什么坚持不肯以遗诏联络诸臣?如果昨夜便在诸臣府中纵横联络,有陛下遗诏护身,这些文臣们的胆子总会大些,何至于像今日这般,令自己陷入孤独之中。
那封庆帝亲笔书写的遗诏,当然没有被太后扔入黄铜盆中烧掉,烧掉地只是信封里的一张白纸,烧掉的只是舒大学士对太后最后残存的那点期望。
太监们半搀半押地扶着舒芜往殿外去,殿外一身杀气的侍卫们正等着。
太子微微松了一口气,这些性情倔耿的文臣,终究还是慑服于皇室之威,不敢太过放肆。太后的心里也稍觉平静,希望赶紧把舒芜这个不识时务的老头儿拖下去,让太子登基地仪式结束。
舒芜被狼狈地拖走,一面被拖。这位老人一面在心里想着,自己地声名在此,不见得会立死,但当太子真正地坐稳龙椅之后,迎接自己的会是一杯毒酒还是一方白绫?
便在此时,有很多人听到了隐隐地一声叹息。
叹息声出自文官班列首位的那日,门下中书首席大学士,庆国新文运动的发端者。在朝中拥有极高清誉的……胡大学士。
胡大学士看着舒芜,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出列,跪下,叩首,抬首,张嘴。
“臣请太子殿下收回旨意。”
群臣大哗。
太后面色微变,藏于袖中的手微微发抖。她没有料到,胡大学士居然会在此时站了出来,就算他与舒芜私交再好,可当此国祚传递神圣时刻,这胡大学士……
胡大学士低着头。颌下三寸清须无比宁静,说道:“陛下既有遗诏,臣敢请太后旨意,当殿宣布陛下旨意。”
不待太后与太子发话。胡大学士低头再道:“东山之事,疑点重重。若澹泊公已然归京,则应传其入宫,当面呈上所谓遗诏。谋逆一事,当三司会审,岂可以军方情报草率定夺?陛下生死乃天下大事,直至今日,未见龙体。未闻虎卫回报,监察院一片混乱……”
这位庆国文官首领的话语越来越快,竟是连太后冷声驳斥也没有阻止他的说话。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