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四章 君之贱(上)(3/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的情况已经渐渐明了,皇帝有心废储,七路总督迫于圣威上书相应,只有朝中那些尚书正卿一流的大臣们被夹在中间,他们便是想反对,也觉得上有天遮,下有刺起,浑身上下好不难受。

    然而舒芜虽然被请回府,门下中书却依然发挥着庆国皇帝允许他们发挥的正流作用,朝中的大臣们,胆子大的在朝会上斟酌词语,表示着反对的意见,胆子小的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位大臣在皇帝的暗示下,奋勇上书,请陛下易储。

    是的,就算再喜欢拍马屁的人,也很难做出这种事情,满朝文武,满京都的百姓都在看着这些官员,太子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却要被废,实在是说不过去,日后更无法在史书上解释。

    这次朝会散后,几名文臣的代表来到了舒府,小心翼翼地征求着舒大学士的意见,反正陛下清楚这些事情,他们也不怕有人奏自己结党。

    舒芜穿着一身布袍子,沉默许久后,笑着说道:“天下万事万物,总要讲究一个道理,尤其是储君之事,上涉天意,下涉万民,若理不通,则断不能奉……范闲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国事,并不是天子家事,舒芜身为臣子,上要替陛下解忧,旁要替庆国除虑。圣心无需揣摩,便问己心便是。”

    “陛下心意已定,怎奈何?”

    舒芜捉着颌下的胡须,像平日里那般嘻嘻哈哈说道:“先生曾经说过,君有乱命,臣不能受。”

    他口中的先生,自然就是那位已经辞世近两年的庄墨韩庄大家。文臣分头回家,各自沉默不语。

    其实皇帝如果想暗示臣子们上书,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那些朝中的代言人,但很奇妙的是,自从风波起,除了户部尚书范建外,皇帝便从来没有宣召过哪位大臣单独入宫。所以臣子们也在疑惑,是不是陛下的心意还没有定下来——他们不是七路总督那种陛下的家奴角色,更不敢胡乱上书。

    朝廷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沉默对峙之中,而身在东宫,处于事件正中心的太子殿下,却依旧温和恬静,似乎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的派系里根本没有什么得力的人,今次却赢得了这么多文臣的支持,这可以说是一种意外之喜,却也是一种……意外之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