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霖也是读过这本书的,虽然只是粗浅翻了翻最前面的几十页,已经深知其中艰涩。听完徐生洲的考查题目,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个月?”
“一个月不够吗?”
徐生洲觉得这本书难是难了点,但曾奕霖已经是研三的学生,学了这么多年代数几何,有很好的基础,一个月内看完应该问题不大。
衡平反问道:“徐老师,你看完这本书,用了多久?”
徐生洲想了想:“我还是大四的时候看的,断断续续大概花了80个小时吧。”
因为他用的是从黑系统里兑换的“智慧时间”,所以累计起来不是用了多少天,而是多少个小时。
衡平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一天看8个小时的话,你只用了10天就看完了这本书?!”
“一天看不了8小时。那时候我刚接触代数几何没多久,一般是上午、下午、晚上各看2小时,然后慢慢消化。”徐生洲实话实说道。当时确实底子太薄,就算有黑系统加持,他脑袋也经受不住那么大的知识量冲击,只能看一会儿歇一会儿,“前前后后加起来,估计用了将近半个月。”
衡平忍不住为曾奕霖主持公道:“你大四的时候已经能发‘四大’,就这水平,还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你让小曾一个月看完?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
徐生洲挠挠头:“那,两个月?”
衡平道:“最少得半年!还得是小曾有天赋、肯用功。你知道吗?我在米国的时候听说,有个得过奥赛金牌的留学生,跟着麻省理工的一位大牛读这本书,一年多都没什么进展,最后被迫转校。”
徐生洲道:“有那么夸张吗?你别吓唬小曾。其实这本书也就那样。要不小曾你先试试?”
曾奕霖在一旁瑟瑟发抖。
试试?只怕试试就逝世!
马平川也麻了:“小徐,徐老师,指导学生一定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毕竟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像你这么天赋异禀。就像小曾,可能在同辈中算是优秀的,但肯定没法跟你相比。所以指导学生,只要在他自身的能力水平之上再拔高一点,就算是教导有方。”
徐生洲直言不讳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