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就知道了其他几所民办院校师生联合要求被合并的壮举吧?
赞扬和许诺,自然是教委和省里对学校实打实的支持认可,但徐生洲觉得这些都是举办会议的搭头,最重要的收获应该还是会议本身。
学术研讨会的第一场是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人为2006年菲尔兹奖获得者安德烈·奥昆科夫。
奥昆科夫是罗刹人,说英语时口音很重,时不时会带出俄语的颤舌音,需要很认真才能听懂。但他非常健谈,思维也比较活跃,可能是因为他才五十出头,没有那么多的暮气吧?见到徐生洲就笑着说道:“xu?我知道你,你发表在《ventath》那篇论文还是我审稿的呢!写得真不错!”
徐生洲连忙道谢:“真的非常感谢!那时候我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正式到数学学院读书,很冒昧地给《ventath》投了稿,投完之后一直非常担心,没想到居然还能通过。到现在我都记得收到用稿通知时的惊喜和快乐!”
奥昆科夫哈哈大笑,颇有几分战斗民族天生自带的豪气:“那我们很类似!我最开始在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经济数学学院读书的时候,也不是学数学的,而是学经济学。后来对数学的兴趣日渐浓厚,才转到力学与数学系。所以我经常对别人说,不要害怕学习数学太晚,也不要害怕转系,只要有兴趣,什么时候都不晚!”
徐生洲道:“非常巧合,前不久我也刚引荐一名颇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转到数学学院。”
“所以啊,不要害怕做出这个决定!”奥昆科夫顿时对徐生洲引为知己,“而且现在数学的发展,既有点像社会科学那样的,不同学科分支之间相互影响交叉,形成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又有点像物理学,极力寻找能够统一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大统一理论,所以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对于数学的发展应该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徐生洲连连点头。
当今世界上,如果说谁有资格说出上面那番话,那么奥昆科夫绝对会是其中之一。因为奥昆科夫获得菲尔兹奖的内容就是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概率论、代数几何,两个看似非常遥远的数学领域,感觉就像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繁殖隔离,但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