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因为,团鱼和鲶鱼都吃小鱼。也就是会造成生的第一批鱼,有可能被吃掉比较多。
不过刘文杰觉得挺可惜的,要是有团鱼他就单独拿走了。最近拿甲鱼给家人补血,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随着有人趟泥把鱼送回来,这边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往旁边打桶水冲掉鱼身上的泥,就开始称重起来。
叶知秋的工作换成了抬秤,厂里的入库人员和村里的赵会计,各自开始记账。最后汇总对数没有问题,就以最后的重量来计算钱了。
杨村长和王书记也下去捞鱼了,要不是需要接待一下,啤酒厂的刘文杰,他俩本应该带头下水干活才对的。
捞鱼可不算轻松活,干活的成年人才十几个,虽然看上去人很多。但那些半大小子,只是帮忙捡虾拾螺。毕竟真干捞鱼的活,又不给他们计算工分。
一直忙到了十二点半,村民忙活了四个小时,才算是把鱼全捞了上来。
记账的俩人,开始拿着算盘开始算总数量,俩人把数目一对。双方都确认无误后,得出总共得鱼五千八百三十斤。还真就应了杨圭他们的话,估算得很精准。
虾的话不计入公账,一共有三十五斤,叶知秋跑到杨圭耳边小声说,让他帮忙准备些小袋子。他准备给来这边的人,分润个斤儿八两的虾。
等杨圭安排的人拿袋子过来,叶知秋就去箩筐里抓起了虾,司机和那位保卫科的人员,还有有入库的后勤同事,加上刘文杰四人,叶知秋大概一人抓了两斤的模样,把袋子一人一个塞过去。
叶知秋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自己已经吃到肉了。别人辛苦跑这么一趟,总不能让人家几人,汤都没喝上一口吧?
得到额外的收获,几人都非常的高兴,纷纷说一会就先送回家去。让家里人给处理,不然放到晚上怕是会臭。
叶知秋拉着虾,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刘文杰他们上车先赶回厂里,然后再带虾回家去。
而叶知秋他准备先把虾送回家里去,带上给廖业谷书记,和厂长陈义民,还有伍胜利准备的虾回厂里送去。顺便去财务领钱,后面自然就是回来和杨圭他们分赃啦!
等叶知秋回到家里的时候,驮篓里面的虾就只剩一半了,他存了点空间气泡里面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