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的声音,也被隔绝在门板外面,耳朵没有被震的嗡嗡作响。等到鞭炮放完之后,作坊内仅存北风呼啸的动静。
崔娴没多看几眼,就坐在灶膛边儿,准备早餐。
当地的风俗,初一到初七,每天早上开门都要放一串鞭炮。到元宵节再放一次,年就算过完了。
入乡随俗,崔娴得知之后,也跟着他们一样。放一串鞭炮,作坊内也能热闹一些,显得有点人气儿。借着炉灶,双手被烤的热乎乎的。
外面寒风肆虐,吹的门板呼呼作响,不过这窑洞内部,倒是暖和的很。
本地人的住处,多数都选择背风的位置。在这不仅食物匮乏,连柴火也都是需要人力去捡,才能有的烧。
现在外面积雪融化大半,但眺望远处的时候,偶尔还能见到星星点点的白色。这个时候再上山捡柴火,难度系数比之前更高。
上次郭大雄来,说知青点的柴火已经快没了,冷静催着他们赶紧去捡。郭大雄抱怨,外面的路走着都容易挨摔,更何况山坳里看不清,根本不知道脚下是什么路况。
就算是去了,捡来的柴火沾了雪水,燃烧的时候还得被冷静数落一同。
而且初一到初三,三天的劳动,郭大雄浑身酸痛,胳膊都要使不上力气了。再被冷静催促,越发是厌烦,在知青点的生活。
崔娴耳朵听着灶膛里柴火燃烧的动静。有冷静在,知青点自是安生不了,现在人家大权在握,即便是那日自己捅破了,冷静是进厂或考大学名额的最佳受益人,可依旧是阻挡不了其余人被拿捏。
何况,冷静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若是不急功近利,那些知青压根就不是她的对手。
此时正在兴奋劲头上的冷静,若是知道崔娴还夸赞她几句,尾巴定然要翘上天的。冷静坐在炕上,心情非常好,面前摆放着一份报纸,高傲又自豪的神情,睥睨的姿态看了一眼下面坐着的人。
赵红妆和章淑英,忙着接待前来拜访的人。热水都烧了好几壶了,迎来送往的活儿,这俩人干的很熟练。
最开心的还是章淑英,她也真心为冷静高兴。自从上次冷静为她解围之后,内心就把冷静当成了恩人。纵使平日,在旁人看来有些刻意刁难,可章淑英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