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已经满了,不能为任何人破例,可养殖场扩大生产之后,缺了不少人手。
孙嘉璐之前已经提过好几次了。
可李家台子的人口就这么多,现在的养殖场,未来的电风扇厂,还有地里的活,哪样都不能耽搁。
“行,等插完秧再说。”
转天,该上工上工,晚上收工以后,所有登记在册的电风扇厂工人,全部到厂房集中,按照不同的岗位接受培训。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星期,随着插秧结束,市物资局、钢铁厂、电机厂的配件陆陆续续的到了。
电风扇厂立刻投入生产。
没搞啥花里胡哨的仪式,王作先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交付5000台电风扇,从开工第一天,他们就要抢时间。
第一次做工,难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负责的是装配。
唯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用冲压机,为扇叶塑形。
李天明和李学庆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巡视,挂在嘴边的始终是两个词。
质量、安全!
第一批生产的成品,如果质量不过的话,他们这个厂只能关门大吉。
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到底是在为谁干活。
乡亲们都是有股份的,将来厂里赚了钱,全有分红。
就算是没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让他们明白,厂子要是倒了,他们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种地,那就要严把质量关。
看着一台台装配好,经过了质量检测的电风扇。
李学庆依旧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他们这些老农亲,以往只会打粮食,种菜,现在竟然也做起这精细活了。
纯白色的框架,淡绿色的扇叶,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莲图样。
这是刚定下来的品牌。
在为村里生产的电风扇取名字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人建议就叫李家台子,被李天明直接否决了。
现在人们的品牌意识淡漠,但未来可就不一样了。
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来拗口,乡土气息也太浓。
还有人说叫天明电风扇。
理由也很简单,电风扇厂是李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