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军师祭酒郭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朝堂讨诏(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这日上午,郭嘉换上一袭白衣绸缎,头上镶红玉银簪,背着一杆长狙,一副风度翩翩模样,独自骑马进入长安城。

    大殿中,文武百官已等待多时,龙椅之上的刘协瑟瑟发抖,对郭嘉已没有先前那种欣赏的目光。

    李傕十万大军压境,郭嘉在同一时间突然出现在长安,这不免让群臣浮想联翩。

    “贤婿,此时你不是应该在洛阳修葺城池吗,为何突然出现在此地?”王允疑惑地问道。

    由于关中与中原的消息传输通道被阻塞,王允并不知道郭嘉攻打曹操和张杨、于夫罗这些事。

    郭嘉挺直身板,昂头挺胸道:“小婿本在洛阳监督修城之事,但收到李傕等人的求救,他们说长安城中有人打算把凉州人士赶尽杀绝,又知道我是您的女婿,特意请我从中斡旋,想讨要一纸赦免诏书。”

    王允听到郭嘉此行的目的之后,以为郭嘉会倾向于自己,便对他说道。

    “贤婿,他们听从董卓差遣,不得已犯了错误,本来就没有罪,还需要什么赦免诏书呢?现在如果给他们赦免诏书,不就说明他们有谋逆的罪名,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

    吕布跟王允有不同的看法,也劝说道:“司徒大人,李傕等人图得就是心安,既然赦免诏书可以让他们心安,又为何不能给他们呢?你不给他们赦免诏书,他们以为你心怀敌意,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抗之心!”

    “哼!”王允对吕布所言不屑一顾,“粗鲁莽夫知道个甚?老夫之所以不愿降下赦免诏书,还有一个重要考量,那就是接下来削夺凉州将领的兵权,取缔全部凉州兵。”

    “为何?”郭嘉疑惑问道。

    “董卓旧部鱼龙混杂,虽然老夫知道大部分都没有反叛之心,但是凉州兵马作为董卓亲军,对董卓最为忠心,保不齐他们哪一天想要为董卓报仇,做出谋逆之事。”

    郭嘉认为王允有顾虑是对的,但是不能因为有这种可能而提前下手,于是向王允提议道:“司徒大人言之有理,但不能因此而解散凉州军,好比我在大街上,认为某人可能会杀我,所以提前动手杀了他,这是不对的。而今,如果解散他们,凉州兵人人都会担心性命不保,这样更容易引起兵变和混乱。不如任命皇甫嵩担任凉州兵统帅,并让他长期驻守凉州,以便安抚军心。”

    王允听后坚决反对:“这样绝对不行,现在董卓已死,如果继续让他们驻守西凉险恶之地,虽然安抚了凉州兵,但他们会认为朝廷不想让他们过好日子,会引起兵变的。”

    郭嘉听了王允的一席话感到心累,王允顾虑太多,对凉州人有偏见,如果他观念不改,无论如何也规劝不了。

    不能为李傕讨来赦免诏书,对郭嘉而言有两点危害:一是不能让李傕为他效命;二是李傕大军攻打长安城,城中百姓会遭殃。

    这都是郭嘉不想看到的,他想让李傕帮自己控制关中,自己专心收复中原各地。

    “皇上,司徒大人,吕将军,请听下官最后一言。”郭嘉向刘协拱手作揖,试图做最后的劝说,若还不行,就只能作壁上观了。

    “郭爱卿速速道来!”

    “凉州百姓听到司徒大人想要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四处传言,说司徒大人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董卓死后,凉州兵将领本就成了惊弓之鸟,当他们得知朝廷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更是惊慌。凉州兵陷入绝望,他们心想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所以才聚集在长安城外。”

    刘协惊恐不安,立即问道:“城外聚集多少兵力?”

    “十余万!”

    “郭奉孝,休得胡言!”王允立即大声喝止,“皇上,他是在危言耸听,城外哪有如此多兵力,不过四五万人而已,凭我城中兵力,足以抵挡一阵,我已遣人命令袁绍、孙坚等人派兵驰援!”

    接着王允又对郭嘉质问道:“你作为老夫的女婿,明知李傕作乱,为何不率军支援,反而替逆贼说话,你到底是哪一方的?”

    郭嘉仍然淡定答道:“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我受李傕委托进宫讨诏,只是因为我不愿看到李傕大军与长安守军兵戎相见,若我一片赤诚之心不能得到理解,那么到时候你们双方打起来,就别怪我袖手旁观!”

    “你?”王允被郭嘉气得吹胡子瞪眼,“好你个郭奉孝,你可是皇上亲封的军师祭酒,不想着替皇上排忧解难,却想着置身事外,你对得起皇上吗?”

    “司徒大人此言差矣,我替李傕讨诏就是在替皇上排忧解难,到底降不降赦免诏书,请皇上亲自定夺吧!”

    郭嘉说完,群臣皆看着刘协,

    “皇上,就给李傕他们下诏吧!”

    “是呀,切莫让李傕成为下一个董卓啊!”

    大臣们等待他做出最终决策,然而此时刘协最信任的还是王允,他望向王允征求意见,王允仍然固执己见。

    “李傕杀了老夫派出去的徐荣,已经坐实了反贼罪名,老夫是不会给反贼下赦免诏书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