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仔细,生怕被沈清棠挑到错,辞了他们。
甜品加工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计件标准。
认认真真干一天下来,累是累了点儿,收入却比以前在林家还多了不少。
都是干活,在哪儿干不是干?
何况给沈清棠打工,还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每天只需要工作八小时,就是需要三班倒。
村子里之前有个存放粮食的大仓库,被沈清棠借用后,略一修缮做了食品车间。
甜品、糖水和面点的半成品都是在这个车间完成。
还有一部分成品在另外一个院子统一制作。
之所以要做半成品是因为供销商的数量增长速度远超预计,供货速度跟的上,物流速度跟不上。
宁城多山路,又受交通条件限制,每日车马不停也就走个几百里。
就算经销商等得起,甜品、冷饮也等不起,早在路上变质了。
于是沈清棠买了几辆二手马车,改装成冷库,只在里面放半成品。
比如饼胚、待蒸熟的馒头、缺奶油的千层皮等等。
经销商拿到半成品后可以自己按照剩余的步骤做成成品。
当然,半成品到成品的配方需要支付一定的银钱购买,若是没有银钱也可以用等价食材代替。
比如面粉、猪油、白糖、盐等。
非食材的话,硝石也行。
老百姓舍不得出铜板、银子,但是舍得出点面粉什么的还是舍得的。
被限制采购食材的沈清棠就靠“以物换物”实现生产线运转。
山中温差大,除了中午本就比城里凉快,沈清棠又放了些冰盆在车间里,确保大家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也不会热。
食品加工在沈清棠的要求里除了安全要注意的就是卫生。
沈清棠学着现代工厂,给大家做了一批透气的白棉布工服,还有口罩以及能包裹所有头发的帽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连工服都是村里留守的老太太们手工缝制的。
就在陈家庄建起甜品生产线的同时,经销商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各地,从宁城到周边城镇,再从周边城镇到更远一点儿的县、城、府。
不过短短十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