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自己跟沈清棠认识的过程并不算友好。
尤其是熟悉以后,黄玉十分笃定沈清棠不是个因为自己可怜就对自己施以援手的菩萨心肠。
实际上,在黄玉的评判标准里,沈清棠是一个有点儿冷血的人。
可沈清棠确实对她很好,近乎掏心掏肺不求回报的好。
好的让黄玉纳闷之余还有些不知所措。
黄玉也曾试图问过沈清棠为什么这么帮自己。
每一次,沈清棠都会看着她,目露感激。
只是黄玉总觉得沈清棠只是透过自己看另外一个人。
只是看着,从来没说过原因。
问急了,沈清棠也只是回一句:“可能,咱们同病相怜吧!”
黄玉觉得这句话是真的,又觉得这句话是假的。
古代物资普遍匮乏,宁城也不算鱼米之乡,老百姓生活没那么富足,肚子里一样缺油水。
烤到滋滋冒油的肉串、炖到软烂浓香的大骨头,馋的大家直咽口水。
再馋除了几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也都得等着领导和出资方训完话才能动筷子。
最大的领导是黄玉,出资方是沈清棠。
这里是林家地盘,最多的是林家奴仆。第一个上台讲话的自然是黄玉。
黄玉既然是拉拢人心,说的也都是些场面话。
大意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夫君的责任就是我的责任”等云云。
感动的奴仆们齐齐跪地磕头认主,发誓要追随黄玉。
第二个讲话的是沈清棠。
沈清棠当然不能跟黄玉一样画大饼,她得说点儿实际的,别人才愿意听。
“想必大家都饿了,我呢也不废话。就一件事想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赚银子?”
众人都没见过这种开场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齐齐看向黄玉。
黄玉点头:“沈……东家,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如今我的处境诸位也知晓,短十日内,我怕是没办法让大家再过上跟之前一样的生活。
身边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甚至,我可能连工钱都发放不出来。
你们即使有了落脚地,也需要穿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