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网络大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0章 一年后(续)(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并催生了《反恐精英》(CS)这样名扬世界的MOD,而Valve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成功逆袭,一跃成为和暴雪、EA齐名的顶级大厂!

    换成99%的游戏公司,成功后只会做一件事:按部就班,推出新游戏。

    但G胖不一样,他依然不靠谱,他想尝试点新鲜事。

    作为游戏死忠粉,G胖觉得,当时的玩家实在太苦逼了:想买游戏,得跑大老远去实体店买碟,有时候还得排长队,排到自己的时候没准还会被告知:抱歉,卖光了!

    作为游戏公司老板,G胖觉得,当时的厂商也很苦逼:每款游戏都要找发行商,出货特别麻烦,实体光碟还特别怕盗版。

    G胖的想法是:为啥不做一个在线游戏商店呢?

    厂商可以直接上传,玩家直接付费下载,游戏能在线更新,还能通过联网防盗版。

    这不是两全其美吗!?可当时的游戏圈并不这么看,因为当时没人听过、甚至都没人想过“在线游戏商店”的模式。

    G胖找了微软、雅虎这些巨头,希望能一同合作开发,可是G胖收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滚蛋!”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做吧!

    于是,在G胖的“一意孤行”下,Steam诞生了。

    据说,G胖之所以给平台取名叫“蒸汽”(Steam),是希望平台的下载速度能像喷出的蒸汽一样快。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玩家能以最快的速度下载游戏,G胖找了一个“老司机”来帮忙。

    对,的确是“老司机”,还是最牛逼的“老司机”,他的名字叫布拉姆?科恩!

    不认识?那告诉你他另一个昵称:这人是BT种子之父!要是没有他,我们大家根本看不到那么多动作片!

    于是 2003年,Steam和名留游戏史的CS 1.6捆绑上线。

    玩家除了可以通过Steam来下载CS 1.6,还能在线更新游戏,以及联机对战。

    从那一天起,买游戏只能去店里排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Valve自家的游戏,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开发商也加入了Steam,尤其是独立游戏公司,它们再也不用苦苦去寻找发行商了,把游戏上传到Steam上,就能轻松搞定一切!

    可以说,Steam的出现,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是颠覆性的革新。

    在Steam面前,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乃至滕讯的WeGame,都得喊它一声“爸爸”!

    如今,Steam的用户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南极都有它们的玩家,而且G胖最牛的地方还不是推出一个在线商店,

    而是他深知玩家的消费心理,开创了DLC、折扣季、开箱子等等能让你掏钱买买买的模式!

    如果说无数女人都在为了马云疯狂剁手,那么也有无数男人为了G胖疯狂剁手。

    在广大玩家的支持下,如今G胖的资产已经高达370亿人民币,跻身美国最有钱的人前100名。

    370亿什么概念?给你算笔账:你每天中500万,也得20年才能攒齐这个数。

    回顾G胖的创业故事你会发现,如果不是G胖那么大胆地做出一次次创新尝试,Valve在强手如林的游戏圈,顶多只是一家游戏大厂,而没法成为一个游戏帝国。

    正是因为G胖的“不靠谱”,成就了Valve,成就了Steam,也成就了他自己。当然其中也有代价,那就是穷逼了玩家的钱包!

    虽然G胖拒绝了锋锐的收购,但当G胖了解到锋锐的基本情况,反而想邀请李锋入股,其实现在Valve的资金也比较紧张,尤其是这两年,Valve卷入了一起和它的发行商雪乐山娱乐公司有关的极其复杂的诉讼(后来被维旺迪环球(VUG)游戏公司收购),而《半条命2》部分源代码也遭黑客泄露,现在的Valve也的确“雪上加霜”。

    即便Valve是G胖的禁忌,李锋也不便强求,但是李锋对Valve旗下的Steam平台非常感兴趣,只要能成为平台的,李锋都感兴趣,

    而此时Steam才刚初出茅庐,还不是一个第三方游戏下载平台,甚至除了Valve,还没有第二家公司在上面推广游戏,

    不过Steam的未来可期,G胖也不舍不得卖掉,不管G胖舍不舍得,只要是钱都不事,李锋的出价那是一高再高,直接百万百万美金的加,最后G胖还是在金钱面前妥协了,

    而且为了这次收购,李锋还特意让人打造了一个精致的小刀,就像许多玩家一样,G胖也有收藏的嗜好,不过他收藏的东西比较特别,他喜欢小刀,嗯…就是CS里面的那种小刀,据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超过600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刀,为此还专门腾出一个库房来存放它们,

    最终李锋的用心也收到了回报,历时4个月两者终于在2005年7月1日建军节这天也达成了协议,锋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