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来198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7、开枝散叶(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怎么了?霞姐。”

    大霞先在人民路这边干,后来到了粮店这边。

    虽然整出过人命官司,但也不能全怪她

    对两家药店还是,她还是做出很大贡献的。

    最重要的是,大霞带着孩子从熊城县来到蓝城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户口关系都过来了,你再让人灰溜溜地回去,有点说不过去了。

    “霞姐,咱好不容易过来了,干嘛再往回折腾。”

    “哼!懒得跟那倒霉玩意儿打连连。”

    听大霞这么说,陈凡长出一口气,她只是说的气话而已。

    “霞姐您是我们药店的大功臣嘛,您要是走了,我们药店半边天也就塌了。”

    大霞笑了:“瞎说,我哪有那么大作用。”

    陈波也在一旁劝说:“霞姐,咱在一块儿干的挺好的,哪能说走就走啊。”

    “嗯,老范那边我也批评批评他。”

    陈凡真不爱管老范的事儿。

    但闹到影响工作了,还是得敲打敲打他。

    比如,拿许明的例子来给他上上课。

    “你看人许明,外面彩旗飘扬,家里红旗不倒!”

    许明虽然听不见,一看陈凡的神色就知道陈凡在说他生活方面的事,不由得得意起来。

    老范叹息:“咱哪能跟人比啊,你看哑巴不会说话,把妹有一套,而且人家器大活儿好,三五个都应付得了。咱这三十多岁的人了,都开始往回使劲儿了,一个都吭哧瘪肚的,两个哪应付得了。”

    许明得意地比划着:“你外面有情况,在家更得对老婆好点,要顾家,要哄老婆开心……”

    其实,陈凡都佩服许明,丫虽然是个聋哑人,却比任何健全人都风流潇洒,家里家外哄的溜溜转。

    这除了因为他天赋异禀,更大原因是聋哑人他们这个群体爷爷不亲奶奶不爱,文化水平也不高,反而更少受到传统礼法的浸淫,活的比较自然野性。

    “哑巴的本事咱学不了,不过也要尽量顾全好各个方面,尤其你老范,你孩子马上就上小学了,你身为当爹的,不能缺位啊。”

    “嗯,您说的对。”

    “就算你们俩闹得不可开交,也尽量体面地收场。千万别像那位奶油小生那样,急赤白脸下黑手。”

    “不会的,咱不是那种人,一日夫妻百日恩嘛。”

    “那就好。”

    虽然老范答应尽量处理好夫妻关系,但以大霞的性格,分手是必然的,眼下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

    人民路和民主粮店两家药店都归老范统一管理,他们两口子想不打照面也比较困难。

    “哥,干脆你再成立一家药店吧,就交给霞姐自己打理,不用向老范汇报。”

    “嗯,好主意,就在南街那边吧,正好我还有几套房子。”

    春节过后,陈凡又在全城入手了七八套平房。

    因为1991年6月1日以后,《拆迁管理条例》就要正式实施了。

    绝大多数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茬儿,就算听说过,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陈凡当然知道。

    80年代以前,个人可以向土地局申请土地自建房屋,产权归自己,不用向单位交房租(其它绝大多数居民房子都属于公房,需要向单位交房租)。

    同时,还有一些街道土地、大集体土地、小集体土地、乡镇土地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土地,确权十分困难。

    这个时期,绝大多数私房手续都不齐全。

    多吃多占现象很普遍。

    但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在条例颁布以前就一刀切了,只要你住上了、占上了,统统都给办理手续。

    条例颁布以后就不一样了,比如多吃多占的你得吐出来,产权有问题的,你拆迁所得面积就会缩水,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陈凡就抓紧时间入手了七八套平房,主要集中在南街、西街一带。

    这两条街上是城里平房最密集的地段,正式拆迁得1995年以后,完全拆迁完成都得到2010年前后了。

    南街这边有两套是临街的,开个商店什么的,非常合适。

    就让大霞自己挑头出去开个药店,反正又没房租的负担,随随便便都能赚点小钱。

    陈凡叫来老范跟他说了说,老范也很赞同,这起码还能为他节省一点分家产的开销。

    几个人正在这里商议着,隔壁粮店老魏突然过来了。

    这几年,老魏步子迈的有点大,承包了全市四家粮店后,去年又开了自选商店,生意十分红火,就很少到民主街这边来了。

    “哎呀!老魏,稀客啊!”大家纷纷起身欢迎老魏。

    老魏直抱拳:“各位!有日子没见了。”

    陈凡说:“老魏您这是发财了,忘了兄弟们啊。”

    “发啥财啊,任何买卖跟陈总您比起来,都是小打小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