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信,实际上是公文,因为盖了两位总兵官的大印。
信上说,昌平总兵良玉,协同绥德总兵文诏,一起去往山西剿寇,无奈军中钱粮俱以耗尽,请榆林镇总兵官见此文后,立即拨付粮米多少,银子多少,骡马车辆多少,棉布多少,火药多少,衣甲多少,谷种多少,三刃骅犁多少,草席多少,耕牛多少,三眼铳多少,五眼铳多少,弓箭多少,随军伕役多少……
反正,三页纸的信,除了第一页第一行以外,剩下的写的都是索要的东西。
尤世威看完信以后,又仔细看了看那两颗红色的四方大印,发现大印对,确实是绥德总兵曹文诏和昌平总兵左良玉的大印。
只是,这上面要的这些东西……
“娘的,这二位莫不是变成鞑子了吗?”
鞑子,就是榆林军民对蒙古人的蔑称。
榆林人痛恨蒙古人,以前两边还没有互市的时候,鞑子也是索要无度,什么也要,用得着用不着的都要。
不给他们,他们便抢,榆林城的军民当时对他们都是恨之入骨。
现在,曹文诏和左良玉也来了这么一出,做为榆林军户出身的总兵,尤世威顿时想起当年的鞑子来了。
尤世威骂过后,拿过纸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上只有两个字,“没有”。
李定国拿到这封回信后,就去了曹文诏和左良玉那里,把信给他二人看了。然后说道:“现在不怨我了吧,尤世威不给你二人面子啊!”
两人都是瞅着他,心说你索要无度,尤世威哪里是不给我们面子,那是不给你面子啊!
“老左,现在用得上你的人马了……”
左良玉顿时大吃一惊,心说昌平兵完了,要死在这个大首领手里了。
左良玉说道:“大首领,昌平兵……”
李定国打断他,说道:“我知道,昌平兵很能打,肯定能干过号称天下雄兵的榆林兵。”
左良玉摇摇头,心说完了,彻底完了。
随后,他看向曹文诏,心说我的昌平兵完了,你的人马也就快了。
曹文诏也害怕李定国把昌平兵祸祸完了,会接着祸祸他的人马,就赶紧说道:“大首领,尤总兵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要大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