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的。不过,这尊重是建立在对方的名声,和对方的战力,还有军事素养上的。
比如,眼前这座很是像样的车阵,就显示对方的贼寇首领,一定不是像王嘉胤那样的一般贼寇首领。
曹文诏觉得,对方的首领,一定是一位从贼的官军将领。
大明的将领竟然也从贼,看我不砍下你的脑袋来。
尊重归尊重,砍脑袋归砍脑袋,不冲突。
大明士卒从贼者巨多,但就是没有发现有如此才能的将领也从贼的。
所以,曹文诏很是疑惑,很想知道对方的首领是什么人。
破天荒的,曹文诏第一次派出信使,去给对面的贼寇首领送口信。
李定国等人看着对方军中出来一骑朝着这边过来了。于是,李定国就派郝摇旗出阵,去见这位信使。
两骑在中间地带相遇,交谈了一番后,各自返回本阵。
李定国这边,郝摇旗告诉他,曹文诏想知道,李公子以前是哪里的将领,为何要做贼寇。
若是此时回头,他会给李公子一个机会,饶公子不死……
李定国明白了,这是曹文诏把自己当做从贼的明军将领了。
估计是这座车阵的缘故,谁叫自己命人布下的这处车阵如此严整,又如此坚固呢!
其实,李定国只想对了一半。
曾经有人对曹文诏的长官,也就是洪承畴讲过,“车厢阵,也不失一个防御的好办法------”
那人说这话的时候,曹文诏做为参将也在场。
而说这话的那人,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是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很多明军将领,还有文官都很尊重他。
曹文诏亲眼看到了车阵,虽说和孙承宗公说的不太一样,可这不是贼寇的条件有限,只能拼凑出这么一座简单的车阵嘛!
曹文诏和贼寇打过很多交道,还是比较了解贼寇的。
曹文诏派出的人回去禀报,说是对方的首领从贼以前,并不是明军将领,只是一名边军小卒。
再之前,是驿卒……
曹文诏有些想不明白了,一个做过驿卒,又做过边军士卒的人,竟然也懂排兵布阵,这就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