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身穿棉甲的刘参将就死了。
闷雷声,棉甲被击穿,这次带兵的参将便想着,一定是刘参将被贼寇的大炮轰死了。
所以,他命令手下的士卒,要格外注意官道两边的那些山坡,唯恐在哪座山头上有贼寇设置的大炮。
这一路走过来,大炮没发现,只看到这里有杂乱的马蹄印和马粪。
于是,这名参将便让人去清点了一下,想知道这股贼寇的大约人数。
这名参将也是心细,竟然知道从马蹄印和马粪的数量上,估算贼寇的数量。
不多时,手下来报,说是只看地上的马蹄印,和那些马粪,估计这股贼寇的数目在三四百人左右。
三四百人,倒是和清涧县的这位书吏说的差不多。
看来,贼寇确实是想再在这里伏击官军。只是,因为自己格外小心,是一路搜索着走过来的,贼寇看到官军已经有了防备,故而走了。
一定是这样的!
于是,这名参将让人给洪承畴送信,说是贼寇在这里确实有埋伏,只是看到官军有防备,故而跑了。
接着,他又下令,前军开赴清涧,今晚宿营清涧县城。
这里离清涧县城不远,没道理不去清涧过夜。况且,官军已经走了一天了,只能去清涧县城修整。
现在,最为恐惧的就是那位书吏。
贼寇跑了,没有和官军交手,官军要去清涧,这可和县令信中说的请大帅退兵背道而驰啊!
但他的家人保住了,贼寇已经逃走,自然不会围攻清涧,捉拿他的家人。
可自己这颗脑袋------
蝼蚁尚且偷生,况且人乎!
书吏想来想去,决定还是逃跑吧!
于是,他趁着没人注意他,又一次脚底抹油溜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不远处的山坡上,几名义军的侦骑,也就是李过手下的人,正趴在事先挖好的坑里,身上披着撒了黄土的布片,正在暗中看着这支官军。
看到官军继续向清涧县城的方向去了,侦骑中的一位头目说道:“速速去报知李头领,就说官军前锋已经去了清涧。”
随后,他盯着独自离开的那名书吏,心说这人好生奇怪,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