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盘缠,助你带着这些饥民去往甘肃……”
不等他说完,李珏已经是跪在了地上,并且一个劲地磕头。
杨鹤一脸懵逼,心说认你做义子,你只磕了三个头,说给你银子,你倒是磕了这么多头。
不过,想到李珏是替那些饥民磕的头,杨鹤更觉得这李珏是个仁义之人。
不过,这年头过于仁义并不是什么好事啊!
但此子年少,只有十七岁,能保有天心倒也正常。
杨鹤,东林人士,一向以家国之事为重。
只是,此时的陕西要比他想的还要糜烂,已经是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就在李珏在这里认义父的时候,陕西境内最大的两股贼寇,王二和王嘉胤,各自带着他们的队伍,正在攻城拔寨。
他们所过之处,城池尽毁,草木皆焚,官军也是望风而逃。
一名真正的驿卒来到绥德城下,给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带来了贼寇正攻打澄县的紧急军情。
看过驿递后,杨鹤已经无瑕再管城外饥民的事情,只是命绥德知州办理购买粮米一事,然后他就要带着随从离开绥德。
李珏拦住他,说道:“义父如何离开?”
杨鹤一指外面,道:“你等能进来,我如何不能离开。”
李珏笑道:“以义父的身份,坠城而下,传出去会成为笑柄。”
杨鹤想想也是,成为笑柄倒是没什么,就怕一旦饥民发现下来的是三边总督,再管他要饭吃就麻烦了。
围城数日,城里进进出出都靠坠城而下,也是成了笑话。
“你有什么办法?”
李珏回道:“现在不是出城的时候,等买到米粮,饥民就会随我而去。那时,义父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出城,而不是像我等一样,要坐在箩筐里吊上吊下,跟吐丝的蜘蛛一样。”
众人一听这话都笑了,杨鹤想想也是,就催着绥德知州赶紧筹集粮米。
此举正中李珏下怀,因为李珏根本不相信绥德的官员能办好购买粮米的事情。
米脂城的艾财主等人,原先答应给一百石米粮。结果,就在郝摇旗的眼皮子底下,这些大户让人做了手脚,实际上只给了李珏八十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