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医馆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一路向南(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1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女娲造好了人,并且替人们补好了天,人们过上了靠猎取野兽、采摘果实的生活。茹毛饮血、栉风沐雨的先祖们,生病是在所难免的事。最先发现“草”可裹腹也可治病的,一位伟大的氏族领袖——神农氏。神农氏,顾名思义,是带领人们开始过上稳定的农耕生活的先祖,他试吃各种草木的根茎果实,记下身体的反应,教会人们那些草木的果实可以吃,那些草木可以治哪些病。即“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样的经验口口相传下来,传到东汉时期,人们把这些治病救人的经验总结出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我国四大医学经典之一,最早的中药著作。

    相比神农氏,黄帝的记载就明晰得多,详尽得多。《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比较系统,但也不过是当时的传说。传说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胜炎帝,又在涿鹿之战中战胜蚩尤,统一华夏,被尊为天子,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治国有方,在农业和医药上又进一步发展,重用了当时的大臣岐伯。他与岐伯等大臣经常研讨医学,,中医也因此被称为“岐黄之术”,这些讨论被后人整理记录下来,就是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这部由黄帝的医学为基础,经历朝医学家经年累月的整理、完善,终成一部以研究人的生理、病理,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都源于此。

    《黄帝内经》还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五脏之间也像五行一样,相生相克,即相辅相成,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疼。把人体的健康放到天文、地理、社会中来阐释,涉及到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是一部生命哲学。

    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在陕西黄陵县桥山上起冢为陵,立庙祭祀。不管神农氏还是黄帝,他们的根基都应该在北方,在黄河之滨。然而,然而,也许是风水轮流转,从黄帝以来,不知过了多少个“甲子”,中医的脉搏似乎一直在向南倾斜。总之,我感觉南方的中医氛围似乎比北方更浓郁一些。也许,这只是我的错觉,只因为南方更注重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