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举世皆浊原焕:人美,心黑,坑死人,……(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刘备人, 赞一句“百折不挠”完全不为过,从起兵开始, 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各路诸侯,可以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没有么困难能打倒。

    投奔谁谁死,看谁谁凉,这样的敌人,等成长起来无疑非常难对付。

    如今的刘备刚刚起步,还没有送走后面那么多老板,只在公孙瓒的照顾下暗地里养精蓄锐,可能一天灾过来,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全部白费。

    十年磨一剑, 不所有的剑都经得起磨。

    原焕没打算这时候为难刘备, 因为不用去为难,刘皇叔的境遇已经很难,但也没打算帮, 很少有人会在知道对方会走向对立面的情况下还会帮对方壮大势力, 至少不会。

    能将刘备困在青州再好不过, 不然的,只能各凭本事了。

    刘姓宗亲,这名号有时候还不如别姓好使, 光武帝已经给大汉续了一次, 刘备一心想做第二光武帝,天下百姓却等不到夙愿达成。

    郭嘉得了酒就坐在那里傻乐,原焕也没打算再让蹦出来么主意,只和荀彧商量如何解决青州的问题。

    有孔融毫不掩饰的恶言相向在前,焦和抱冀州大腿的打算完全落空, 在别的势力『插』手之前,只可能耗在内斗,对中原局势没有太大影响。

    黄巾贼向北打不过冀州,向南打不过徐州,向西打不过兖州,向东更没本事出海,百姓落草为寇很少会继续按照天时男耕女织,成了贼人之后,绝大部分想的都既然已经落草为寇,吃喝用度自然要全靠抢。

    不然的,也不会干出屠城这种事情。

    『乱』世之中屠城的事情不少见,有军阀混战导致屠城,也有黄巾贼这般前一天还百姓,后一天就把屠刀挥向其百姓的大屠杀。

    刘备的兵力不足以平定整青州,焦和、孔融等青州官吏没本事平定黄巾贼,没有其势力介入,那地方将来还有的『乱』。

    徐州牧陶谦自顾不暇,能稳住徐州已经不容易,想接纳流民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因徐州可以排除在外,对青州的百姓而言,冀州和兖州都可以投奔。

    如今各方对朝廷的政令都爱答不理的状态,冀州还好,只要天下诏开口,要么都不会拒绝,大汉十三州,冀州的忠君爱国称第二,没有谁敢称第一。

    然而即便面有皇命,也没有在这种时候阻碍百姓找活路的道理,朝廷管不了,百姓要去哪里自说了算。

    冀州、兖州有能力接纳流民,朝廷下令褒奖还说得过去,若大过年的非要挑刺儿,可要问问要把那么多百姓送去长安,朝廷愿不愿意赈济流民。

    原焕和荀彧提到远在长安的朝廷,不约而同都叹了口气,不多想,而以如今朝廷的情况,实在容不得不多想。

    荀彧以为对朝堂的阴暗了解的够深,但越了解越发,更黑暗的还在后面。

    如今天年幼,权臣当道,群雄四起分庭抗礼,如家主公这般对天存有敬重之心的已经不多见,偏偏朝廷欺人太甚,逮着家主公使劲儿欺负。

    关中荒芜,朝廷要做的休养生息,减免赋税令百姓尽快恢复如常,而不连年加重税收。

    赋税徭役过重会让百姓不堪忍受,朝廷无限度的朝州郡讨要东西,州郡同样不堪忍受,尤其在如今别的地方已经不听皇命的情况下,如得寸进尺,圣人也会有意见。

    荀彧正跽而坐,眉头微微皱起,“主公,天传来诏书,关中饥馁,需开仓放粮,令冀州送去粮草两千石,彧没有记错的,朝廷次要粮距如今不过三月,即便开仓放粮,也足以度过冬日。”

    “文若觉得,这粮给还不给?”原焕抿了口水,轻轻放下水杯抬眸看向说之人。

    朝廷在已经开始破罐破摔,王允完全没有教导皇帝的意思,卢植、杨彪等人想要把皇帝培养成能够平『乱』中兴的君主,有王司徒从中作梗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荀彧心里惦记着天,如今过早的表出脱离朝廷的意思弊大于利,所以每次有朝廷的诏令下来,这边都不曾拒绝面的要求。

    毕竟冀州离长安不远,不像益州那样被封死了道路,也不像荆州、豫州那样派人过去传令结果人都回不来,更不像兖州、州那样要么正在恢复要么比关中还『乱』,凉州那边不用说,一董卓已经让汉室元气大伤,谁也不知道马腾、韩遂等人中会不会出第二董卓,不到万不得已,朝廷不会蠢到派人去西凉。

    如果的派人过去,不光信使回不来,甚至还会带来一群吃肉的豺狼。

    如一来,冀州就成了朝廷诏令来往最频繁的地方,或者说,成了王司徒最爱空手套白狼的地方。

    这冀州牧一直以来对朝廷的态度都很好,纵然有次请命把袁绍打发去州的举动,对司空杨彪到中山之后也以礼相待。

    这么好脾气的冤大头在不多见了,不坑坑谁?

    原焕对王允自寻死路的做法不做评价,王司徒主动作死,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拦着,只看在,连家文若这般看重孔孟之道的人都觉得朝廷不行,王司徒也算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