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举世皆浊张辽:臭小子脸皮忒厚。(2……(2/3)
而息的安逸生活,好似从来没有被战火侵袭过。
在这里住了几天,适应了干什么都紧慢的惬意,再州牧大人那弱禁风的身体,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而是去府城。
和府城相比,这里的确更适合养病。
天下已『乱』,江东早晚也躲过去,周氏在庐江算得上大族,放到江东就排上号了,更用说整个大汉的世族,他们要保住全族,只能依附在某个势力之下。
要把一族的安危交到旁人手上,这个人选就必须慎。
他最开始来的时候没有太多,只是怕乌程侯和上次一样找了个靠谱的主公,他自己手下有兵马用担心,可是让眷搬走实在是令他担心。
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跟着一起,万一有意外发生,看在庐江周氏的面子上至少能给他们留下反应的时间。
现在,只是傻的可。
他是个小辈,出来游历是为了长见识,选对了人最好,就算选错了也会牵连到族,最多他自己的路走的那么坦『荡』。
而且有好友跟着一起,大了就就苦头。
周瑜绕过廊来到议政厅,里面一如既往只有荀彧一人。
他们来到府上的时候没有注意,后来跟在荀先生身边才知道那几天府上有少客人,州牧大人找了徐州、冀州、兖州等各地的富商巨贾,试图将民间『乱』成一团糟的盐价粮价稳定下来。
连朝廷都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件事,州牧大人能如此这么做实在难得。
孙曹两在庄子里安顿下来后,曹昂孙权等年纪小,有丁夫人吴夫人管着读书练武,孙策心心念念要讨贼,这小子是个坐住的『性』子,只是山境内实在没贼给他打,没办法只能和张辽一起斗嘴。
也就是吕布这几天在,如果吕奉先在,他怕是拼着要面子也要跟去一起办大事。
江东猛虎当年一身是胆,如今虎崽子比他有过之而及。
而尚显青涩的未来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在二日单独见过原焕之后,就被良主公派来和荀彧一起处公务了。
年纪小是问题,有稳妥持的荀彧统筹兼顾,就算出小差错也没事,更何况这是才能过人的周郎,便是年纪尚小,出错的可能也几乎没有。
卫觊鲁肃等人签下盟书后相继离开,苏双和张世平跟卫觊去了河东郡,他们两个的生意着在马匹上,一时半会儿弄到太多的盐,幽州有公孙瓒他们敢去,青州有黄巾他们也敢去,原焕了一下,就让他们跟卫觊一起去河东买盐再卖去草原。
和手握军政大权的各州州牧相比,显朝廷的威慑力更小,卫觊为人稳,对商贾之道颇有研究,河东盐铁富饶,让他给苏双、张世平供盐再合适过。
眼看着就要入冬,各地官署也清闲了起来,原焕大部时间都待在暖和的房间里,整书简整到没脾气,格外念那些造价低廉又容易携带的纸书。
他现在比郭嘉还脆皮,竹简拿多了手臂就会发抖,小姑娘的力气都比他大,但是绢布太贵,适合书写的纸也很贵,还容易保存,因为造纸太费劲,就算是皇宫都能随心所欲的用。
真有适合用竹简的时候,绢布都比纸受欢迎。
蔡伦用树皮、破渔网、麻绳等东造纸来节约成本,过那种纸适合书写,所用的多,他要是摆脱用竹简的窘境,首先要做的是赚钱,而是造纸。
手上钱再多,买到纸也是白搭。
今年冬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安排的差多了,吕布和高顺去冀州北边和幽州接壤的地方安排布防,最多半个月就能来,戏志才和赵云去南阳防止袁公路激起民愤小命保,曹『操』和孙坚在兖州屯田搞建设,细盐的方子交了出去,他让荀攸召集匠户到邺城,铁匠们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脑袋瓜活络懂得创新的。
事情有条紊的安排下去,他清闲下来,正好可琢磨怎么把适合写字的纸给弄出来。
世之所能够垄断知识,很大一部原因就是传播易,竹简太,一根简上也写了几个字,管是传抄还是学习都很方便。
写在竹简上的章行简练,大概和字太多了摞一起搬动也有关系。
如果能让用于书写的纸便宜到大部人能买得起,这所谓的化垄断很快就能破掉,只是现在做这种事情,异于让自己站在所有世的对立面,他被群起而攻之,最好要急着玩火。
拿出粗盐提纯的方子在外人看来只是袁氏一利益受损,其他世百姓都能跟着收益,而打破化垄断却是有损所有世的根本。
世的传承有时候比王朝更加稳固,像孔子的后人,管什么时候在读书人心的地位都很超,百姓造反推翻朝廷可说朝廷自作孽,要是猛丁的给天下世来这么一下子,别管汝南袁氏的地位有多高,覆灭也只是一夕之间。
心急吃了热豆腐,纸和盐一样,即便试出成本低廉的法子也可能低价贩卖,最稳妥的法子就是只给自己府上的人用,再他没把握抗住全天下世族反扑之前,敢动世的命根子就是玩火自焚。
他能保住『性』命容易,能随随便便栽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