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攻,并生俘孙部7000多人。
1930年军队整编,嫡系部队整编为6个师,他升任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桂到任后,推荐邱清泉任副旅长,但蒋介石却另派李默庵任副旅长。李去见桂时,桂正在打麻将,对李态度较为傲慢。李回去向蒋告状,蒋立即将其撤职。桂请何应钦为之说项。何问桂是否愿意出国留学,得到肯定答复后,何向蒋请求派桂出国学军事。
1931年春,桂永清到达德国首都柏林,进入德步兵专科学院。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戈林上将、巴德将军等一批德军高级将领。毕业后,他留在德国使馆担任武官。不久,他又被招回国。
1932年3月,他与贺衷寒等组织复兴社,桂永清当选为中央干事。蒋介石特定桂永清为训练处处长,这样,桂永清就成为了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桂永清上任以后,积极发展“复兴社”组织,极力吹捧蒋介石。他经常说:“德国出了一个希特勒,使德国复兴。中国有了我们蒋校长,只要大家一致拥护,中国必可复兴。”
1933年6月,桂永清被任命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完全采用德军的训练方法训练学员,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更不允许下级顶撞上级。他还亲自到操练场施训,做示范动作。另外,他还要求教导总队所有官兵做到“五不”:即不抽烟、不赌博、不宿娼、不饮茶(喝白开水)、不用热水洗脸、洗澡。并宣布:凡违犯“五不”的,“学问再好,本事再大,我也不用”。桂永清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
更让蒋介石赞赏的是,桂永清一次检阅童子军的表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人民流离失散,许多年轻的孩子们流亡到上海,参加了中国童子军。最初的童子军主要是在租界和教会学校、团体进行活动,1926年后被国民收容。1935年,蒋介石举行中国童子军大检阅仪式,桂永清担任检阅长。当他巡视到满州代表队时,一群孩子无精打采、军容不整、人数稀少,甚为苍凉。顿时,桂永清的脑海里浮现满州沦陷的惨景,整个东北都在日本的铁蹄蹂躏之下,不觉中,他泪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竟失声痛哭起来。虽有失体统,却表达了中国军人爱国爱家的情怀。很快有人报告蒋介石,蒋也为之动容,眼睛湿润,走到满州代表队之前,予以勉励。那些孩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立时哭声一片。事后,蒋介石感慨地对部下说:“永清真乃黄埔之楷模!”从此之后,桂永清的这个“黄埔之楷模”的称号传遍国民党内外。
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七十八师师长,首都警备副司令,兼任南京市大中学校学生暑期军事集训总队总队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任讨逆军第五路第一纵队指挥官,率教导总队驰赴陕西救蒋介石。12月18日,桂部向渭南攻击前进,至上午9时攻占了渭南。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后由西安飞抵洛阳时,桂永清受到蒋的嘉勉。不久,他被任命为特使,前往英国参加英王加冕大典。
淞沪战役爆发后,桂永清率领教导总队参加了战斗。此时,教导总队已拥有20多个团,官兵总数已超过1个正规军的编制。本来,何应钦决定将教导总队调往四川,扩编为30个团,作为第二期作战主力,而桂永清要求立即参战,他手下的官兵也都积极要求上前线杀敌,在这种情况下,何应钦才批准教导总队开赴淞沪战场。部队到达上海后,就进入苏州河八字桥,接替胡宗南第一军的防线。桂永清亲自督战,阻止日军强渡苏州河,战斗十分激烈,教导总队伤亡超过万人。最后桂永清教导总队余部撤退到南京。12月初,日军又进攻南京,教导总队奉令据守紫金山、天堡城、光华门等处。桂永清始终在前线指挥。
桂永清下了死命令:“守不住阵地提头来见。”
教导总队在这条死命令的压力下,战士个个打得十分顽强,日军损兵折将,没有前进一步。唐生智对教导总队的表现十分满意。特通电嘉奖。
日军见啃不动这块硬骨头,便留少量部队牵制教导队,使桂永清的压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
萧剑带着和胡来来到桂永清的指挥所,桂永清见到萧剑,不冷不热地说:“龙教官,什么把你吹到这里来了,这里的子弹不长眼呢。”桂永清对部队的闲官素来瞧不起。他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萧剑的官太小,他的态度冷漠。
萧剑见桂永清态度傲慢,知道他的架子大,瞧不起自己。萧剑冷冷地说:“桂队长,我是奉总司令之命来接管你的特战队。希望你给予配合!”
“接管我的特战队?”桂永清一下子笑了起来,说:“大白天,说么子疯话啰!”
“你难道想违抗军令吗?”萧剑最瞧不起的是目空一切之人。
“我抗谁的军令?”桂永清没想到一个校官竟然对自己这样说话。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唐总司令和蒋委员长的命令。”萧剑决定摊牌说话。
“有没有委员长的手谕。”桂永清对这支特战队非常重视,虽然只有一百零八名队员,可是桂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