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经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损失很大,蒋介石经过百般拼凑,投入南京的兵力仅有13个师以及宪兵部队三个团,共11。4万人,这其中还有约3万人是刚刚补充的新兵,这些新兵未经训练,仓促上阵,官兵间甚至还没认识,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委员长的研究结果,令统帅部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会场上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没人愿意临危受命,主动去接守城这个烫手的帅印,既然唐生智这样强烈主战,就让唐将军自己去勇担重任吧。”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清楚蒋介石的用将目的了:他选择唐生智,是因为作为统帅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只有唐生智站出来支持他。唐生智虽然是我的上级,可是,我对他指挥大兵团作战,比白崇喜差得太远。有个说法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蒋介石恰恰就遇到了“猪一样的队友”。唐生智就是蒋介石猪一样的队友。打仗不能凭意气,需要谋略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所以我认为,蒋介石玩弄权术的水平确实挺高,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包括用人能力实在不咋地。
指挥打仗是一门军事艺术,能够充分体现将帅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水平。但在抗战初期,国军决策层和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实在太露怯了,在作战指挥上毫无可圈可点之处,更无指挥艺术可言,真给兵圣和东方谋略的后人丢人!而在南京保卫战中,这种指挥失误又达到了极致!
整个南京保卫战,都是一味的依托既设阵地和有利地形固守,战术极为呆板。南京守军本来战斗力和火力、兵力都不足,却又想面面俱到,把本来不多的兵力部署了两道战役防御地带:外围阵地在“四山”一线;复廓阵地的外廓阵地在幕府山、乌萧山、栖霞山、紫金山、雨花台、牛首山一线,内廓阵地即南京的明城墙。开始,外围阵地部署了3个军,复廓阵地部署了1个军。虽然后来对这个部署又做了弥补,但由于防御正面太宽,实际兵力过少,结果是处处设防却处处薄弱,相互间隙很大,使得日军可以轻易实施迂回、穿插、渗透。孙子说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指的就是这种用兵试图面面俱到的现象。
孙子强调:“兵者,诡道也。”打仗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南京保卫战如此呆板的指挥,毫无智谋运用和兵法体现,我看,后果不堪设想呀!”
萧山令的一席话,不禁使萧剑对他刮目相爱,看来萧山令的军事修养不比唐生智差。可惜他手里只有一万多宪兵。无权指挥大兵团作战。萧剑说:“司令为何不把自己的想法对委员长说?”
“他是校长,军事家,他不会听我的。我们不谈这些。”
萧山令说:“萧剑,现在你的任务就是杀唐浚,唐浚十恶不赦,他必须死!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个唐浚对我们破坏力太大了。必须除掉他!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一定要完成!你要人手,我们有宪兵队,宪兵队全力配合你。要人给人,要车给车。还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一定完成任务。”萧剑知道,这是军统组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任务。萧剑有信心一定能杀死唐浚!军统组的六个人人人都身怀绝技,只要唐浚在南京,他一定跑不了!萧剑满有信心地说:“给我二天时间,我提唐浚的人头来见你!”
“好!我就等你这句话!”萧山令高兴地说:“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萧剑立刻集合了军统组的六人,交代了秘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