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年冬天格外的冷,这还不到一九,出门都能冻死狗。每年这个时候,地里没啥活儿可以忙乎,村里人都在家里猫冬。不干什么重活儿,不容易饿,一天就吃两顿饭。
早上吃的简单,有现成的窝窝头,红薯饼子就放到大锅里蒸一下,再煮上一大锅粥,就着咸菜,就算一顿上午饭了。一大家子各有各的事儿,吃上午饭的时间难凑到一块儿。谁起来饿了,谁就到灶间去盛饭。
杜家的灶间就在正屋的外间,北方的房子,灶台和火炕都是一墙之隔,做饭的时候就把火炕加热了。晚上压上点柴火,火炕一晚上都是热乎乎的。
刘兰香揭开外屋大锅上的锅盖儿,拿出两个棒子面窝窝头,递给跟出来的杜小雨:“丫头,吃饭吧。大娘再给你盛碗粥。”
杜小雨犹豫了一下,只接过了一个窝窝头,她小声说:“大娘,我人小,吃一个就够了。” 这怯怯的,小心翼翼的模样,又让兰香一阵心疼。兰香生了两个儿子,巴望着想再要一个闺女,可是她家二小子杜有武都八岁了,也没再怀上。平时看着别人家的小闺女穿着花衣服,扎着小辫子抱着妈妈娇娇嗲嗲的样子,心里羡慕的不行。
兰香把窝窝头往小雨面前一推:“拿着吧,看你细胳膊细腿,再不多吃点,一阵风就给吹走了。这几个窝窝头还是吃得起的。”
正说着,一群小孩子的笑闹声传了进来,四个小娃推门进来,吵吵嚷嚷地喊着:“大娘,大娘,我饿了。” 最小的孩子,杜建浩家的杜有峰,只有两岁,趿拉着一双大人的棉鞋,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兰香忙抱起有峰,笑着把几个孩子赶进里屋。桂琴和明芳都放下手里的活计,把孩子们抱上炕,让他们坐在炕桌旁,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兰香盛了几碗碴子粥放在炕桌上,招呼着杜小雨:“你也坐在桌边吃。” 杜小雨只把半个屁股搭在炕沿,扭着身子看着眼前的几个小娃。几个小娃也瞪大了眼睛看着她。
“这是谁呀,怎么在我们家吃饭?”
“这是一个哥哥,哥哥,你是谁家的娃呀?”
“你怎么穿着我二哥的衣服?”
杜小雨的头发不长,还穿着兰香家二小子杜有